第48章 生意見好(第1/2頁)
章節報錯
改革開放三十年,整個社會飛速發展,我們國人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開創了一個新時代,讓整個世界都刮目相看。
有從工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成績的,有從農業角度看的,有從市場的角度看的。無論從哪個角度看,社會是進步的,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
老百姓離不開衣食住行,幹啥吆喝啥,改革開放三十年,餐飲業的發展是巨大的。
上世紀八十年代,社會餐飲蓬勃興起,慢慢發展起來。那時候引導主流的是公家開的大酒店,大賓館,私人開的飯店規模不大,都是中檔水平,大的和公家的比也差一些。
八十年代是飯店做什麼,客人吃什麼,所以錢非常好賺。那時開飯店的人都賺到錢了,成了餐飲業中第一批富裕起來的人。
當然,那時的餐飲並不規範。廚房是一個大師傅帶著幾個徒弟操作,小作坊式的,停留在一個廚師炒火一家飯店年代。
飯店衛生普遍很差,老闆的眼睛盯在錢上,很少注重衛生、工作環境、員工福利。處於社會餐飲剛剛發展的年代,不規範也屬正常。
到了九十年代,餐飲業開始規範起來。市場佔據主導地位,從飯店做什麼客人吃什麼過渡到了客人吃什麼飯店做什麼階段,這個變化說明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進飯店不再為了吃飽,而是吃好。
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相應的飯店也發生改變,達不到衛生標準的飯店被取締,一個師傅帶著幾個徒弟打天下的時代宣告結束,開始了小範圍的合作共贏。
個人開的大酒樓、大飯店如雨後春筍般林立起來,並且開始了南菜北做,東西融合。最突出的是粵菜迅速由南向北發展,同時把其先進的管理理念傳到北方,帶動了北方餐飲業的發展。
到了二十一世紀,餐飲業更加規範,開始走標準化、流程化、專業化路子。
從吃的方面講,人們不但要吃好,還要吃健康和綠色,逐漸講究養生。相應的廚房開始進行革命,打破傳統格局,嚮明檔方向發展,到了中後期,進入到名廚亮灶時代。
單品店形成連鎖模式,大型的連鎖餐飲企業開始佔領市場。
服務也更加規範,注重客人的就餐體驗,各種營銷手段層出不窮,網際網路走進餐飲。
從一零年開始,整個餐飲業進入變革時期。飯店不再向大而全發展,開始向專業單品店轉型。也就是說單品店的專業性越來越強,並衍生出配套的專業裝置和營銷模式,以及服務模式,更抓人眼球,吸引客戶。
自從衛生法頒佈之後,飯店的衛生越來越好。這也是人們衛生意識增強促成的,飯店不乾淨,客人也不會光顧,逼著飯店把衛生搞好。
園區酒店雖然不忙,沒多少客人,但衛生每天都搞。從上面的排風罩到下面的下水道,從灶臺到四周牆壁,大到冰櫃,小到調料缸,每天一次,雷打不到。
廚房無論什麼時候進去,都是乾乾淨淨立立整整,高廠長感嘆說,就連廠內辦公室都沒這麼幹淨立整。
廚房這樣,前臺自不必說,窗明几淨亮亮堂堂,不敢說纖塵不染,在甘旗卡衛生絕對是一流的。
衛生做得好也是店面自身的一種營銷。
這天中午,吳主任領著一男一女來到酒店,這對男女還帶了不少禮物。
經吳主任介紹男的是林業站站長張志功,女的是他小姨子,老譚他們那天救的那對父女是張志功的老丈人和小姨子。
張志功老丈人當時情況挺嚴重,大夫說如果不是頭盔及時摘下,有窒息死亡的可能。也就是說被老譚救了一命。
張志功小姨子不太嚴重,小腿斷了,直接到整骨醫院進行正骨,如今已無大礙。
吳主任和張志功都是轉業軍人,關係不錯,平時來往密切,是好哥們兒。張志功老丈人被撞之後,吳主任到醫院探望,老人家說起了好心人搶救之事,對自己的救命恩人萬分感激。奈何動彈不了,叫女婿務必到酒店當面感謝。
吳主任和酒店熟悉,跟老譚哥們兒,主動充當起中間人,等張志功準備好禮物之後,就領著過來了。
張志功代表老丈人跟老譚和廚房人說了很多感激的話,他說完了小姨子說,實心實意,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他們要是不來老譚和廚房人幾乎把這事忘了,畢竟過去一個月了,剛開始兩天還當新鮮事叨咕,等新鮮勁兒一過也就沒人提了。事情就這樣,沒人提之後就過去了,誰也不當回事。
老譚和廚房人客氣一番,收下禮物。
看看到飯點了,沒叫他們走,留下來吃口飯,順便把巴特喊來,人家也參與救人了,不能落下。
張志功是第一次來,看了這裡的環境和裝修之後說:“這地方好呀,正是吃飯的地兒,沒人打擾,肅靜,比街裡強多了,在街裡吃頓飯也吃不消挺,不是碰著這個就是那個,都熟頭巴腦的,不打聲招呼不好。”
吳主任操著大嗓門說:“上這來,我現在有招待就安排到這兒,領導們高興,沒人打擾呀。譚老弟負責這裡,來了就找他。這人好,實惠,好哥們兒,沒啥說的,時間長你就知道了。”
張志功說:“那必須的,我老丈人命都是譚老弟救的,以後必須到這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