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撇撇嘴說:“你爺們兒呀,中老年婦女的偶像。”

老譚笑了問:“那你是中年還是老年?”

張麗伸手帶著情義的打了他一下,轉移話題說:“曉梅和王剛走的挺近,我看王剛總請她吃飯。”

“那不好事嗎。”老譚說。

“曉梅也能撅王剛,請十次去一次不錯了。”張麗說。

老譚說:“那是沒相中唄曉梅不咋願意和男的出去吃飯,這些年也沒見她和誰出去過,能答應王剛就算不錯了。”

“我發現你們北票人都很有個性。”張麗看著老譚說。

老譚說:“不是有個性,是就這樣。”

倆人閒聊了一會兒,快四點的時候老譚起身告辭,張麗有些捨不得。老譚看出來了,主動上前伸出雙臂抱了抱她,控制住內心的騷動,然後鬆開,瀟灑的下樓。

看著老譚的背影,張麗有點熱,有點懵,有點恨。

倆人十一年的交情,十一年之中有過感情的交集和對彼此的欣賞,在最瘋狂的時候都沒越過那條紅線,現在都是經歷過家庭的人了,不可能晚節不保。

如今的倆人說是知心好友更貼切些。雖然張麗對老譚的熱愛還在,但也僅限於此。

很多時候,彼此欣賞的兩個人產生愛情,但緣分讓兩個人不能在一起,只能默默的關心和熱愛著,走完一生。也許這是精神上的愛人,比肉體上的熱愛純粹,叫人難忘的同時有著刻骨銘心的回味。

我們不是哲人也不是聖人,就是普通老百姓,應該用正常的眼光來看待兩性關係。

沒有過婚外情的人對婚外情有著好奇和嚮往,希望能有個外遇,過一過那種在害怕中令人興奮的生活。但也只是個希望,傳統的家庭觀念佔據著主導地位,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後,更不敢越雷池半步,怕事情敗露給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一時的歡愉代替不了一輩子的日子,普通老百姓更在意的是家庭和睦柴米油鹽。和愛人以外的異性在一起吃個飯,喝點酒,嘮嘮知心嗑兒就已經很滿足了,再有額外要求就有點貪,整不好得付出家庭的代價。

任何一個家庭建立的時候都是奔著美滿幸福去的,沒聽說誰是為了離婚才要結婚。家庭好建立,只是不好經營,和俗話說的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一個道理。

組建家庭的時候感情的成分居多,而過日子是實實在在的,是現實。當感情和現實撞擊的在一起的時候,感情會首先降溫,注意力從親親我我逐漸的轉移到柴米油鹽上。這時候感情不是變得平淡了,而是在經歷歲月和生活的打磨與錘鍊,往更加堅固的方向發展。

經受住的人在以後的日子裡會把自己當初的誓言兌現——你陪我走完一生,我陪你白頭到老。經受不住的人在感情變得最脆弱的時候選擇分道揚鑣,尋找下一個幸福。下一個幸福依然要經歷這種打磨與錘鍊,只是換了個人而已。

第一次沒能堅持住,第二次也不好堅持。激情與歡愉給人帶來的不全是心滿意足,還有過去之後的空虛與對失去的思索。

就拿老譚來說,他的成長經歷讓他過早的懂得生活的艱辛與不易,三十多歲的人有著五十歲人的思維。在對事情的處理上有些五十歲的人都沒有他周全。因為他苦難的經歷很多人沒有過,包括比他歲數大的。

和林燕在一起生活十三年,她啥樣自己能不瞭解嗎?對她的瞭解甚至比自己都清楚。兩個人都是苦瓜蛋子出身,不說是用苦水泡大的也差不多,這樣的兩個人組建家庭和別人不一樣,別人是你儂我儂親親我我,他倆是相依為命報團取暖。

最近兩年這日子才好了點,頭兩年的啥樣自己清楚,只是維持著能過。自己在家是老疙瘩,還完陳年老賬沒啥負擔。林燕不行,在家是老大,打小沒父親,下邊兩個弟弟,啥都得靠她管。

自己一年掙多少錢能沒數嗎?心裡有數,只是不說而已。啥叫夫妻呢,自己媽人家叫媽,人家的弟弟也是咱弟弟。媳婦顧點家就顧點家,沒啥,還因為這個離婚不成?當初倆人在一起的時候人家也沒瞞著咱,把家裡的情況說得一清二楚。咱還信誓旦旦說一定幫著人家,那就得一幫到底。

現在林燕孃家沒啥事了,大弟弟結婚成家,在北京發展的不錯。小弟弟出國回來之後在南京發展,前程遠大。岳母在家養豬一年不少收入,比林燕掙的都多。

好日子是從兒子三歲時候開始的,自己在外地工作,林燕在家工作,兩個人都掙錢,這才攢下點家底。現在林燕說準備買房子,她既然說了,那就是買房子錢夠了,要不然不能說。

現在和林燕就是處在感情的艱難打磨期。

要是說誰有外遇了,不用打磨,直接離婚完事,不用廢話。

兩個人誰也沒有外遇,最初的感情基礎還在,看似已經動搖,其實是裡面的雜質被生活的歷練一點點剔除,變得越發純粹起來。

兩個人都知道,可能彼此之間沒了激情,尤其是林燕,對男女之事沒有想法,甚至有著厭煩。但是對這個家,對孩子都是一樣的態度和熱情。

誰也不可能說離婚了給孩子找個後爹或者後媽,老譚經歷的多些,比林燕大五歲,知道林燕現在正在經歷什麼,不去火上澆油。如果這時候他也是離婚的想法的話,那麼倆人保證離婚,不帶有半分猶豫的。

雖然離婚簡單,但離完婚咋整?孩子歸誰?都願意看著那麼可愛的兒子沒了親爹或者親媽嗎?去管另外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叫爸爸或者媽媽嗎?

這當然不可能。

人活到這個時候大部分不是為自己而活了,是為了孩子,為了父母,為了親人而活,而這麼活人也正是為了自己而活——人活著不但為了滿足自己的慾望,還有做人的責任。

什麼能證明一切?

時間最能證明一切。

當我們老的時候,或者還沒老,只是孩子能夠獨立生活的時候,陪伴在身邊的還得是最初的愛人,那時候才是真正的相濡以沫,相伴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