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把阿巧比喻成一條大船的話,那麼他就是這條大船的掌舵人。不但要時刻掌握著前行的方向,給划船人注入動力,補充能量,還要避開潛伏在四周的暗礁險灘,好讓大船平穩而堅固的迎風破浪,勇往直前。

他所扮演的角色不是劉備,而是諸葛亮,時不時的還得充當關羽趙雲。

雖然累,但樂此不彼,因為他喜歡餐飲業。人只有做自己喜歡的事才不會感到疲憊,並且專一,忠誠敬業。

人的悲哀是用一輩子時間做著自己不喜歡的事,還不去改變,讓歲月蹉跎,使自己和日子一起變老,沒有可回首的往事。

王淑蘭的成功極大的刺激了古毅。

我們知道,古毅瞧不起王淑蘭,認為她只是靠女人的資本上位,用擅長的交際賺錢。但人家說幹就幹,這一點就比他強,有魄力。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不管男人女人,不要去看人家以前是幹什麼的,所有人都活在當下,看的是現在。

我們經常說這個人我認識,以前怎麼怎麼地,還不如我呢。說這些有用嗎?朱元璋還要過飯呢,能說和他一起的要飯的時候被狗攆過?人家現在當皇上了,咋地,你是大臣嗎?

人吶,想到了就做,不做永遠不能成功,甚至連失敗的資格都沒有。

“譚總,開放式廚房挺好,是個潮流,過完年我那兩個店也改了。”王淑蘭聽完老譚對開放式廚房的描述後,搶先說。

“等開業之後吧,現在我也不敢說行,但有信心。”老譚說。

“肯定行。”託婭達娃說:“開放式廚房咱們呼市沒有,你這是第一家。我看了,衛生這塊肯定沒毛病。現在人吃飯首先看飯店乾不乾淨,不乾淨的沒人愛去。你家不但乾淨,還啥都展示出來了,現場製作,這一點就叫人放心,願意來。”

“食品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過去人們上飯店下館子是為了吃好,現在不但吃好,還得健康、衛生、綠色,有參與感。”老譚說。

“飯店老闆要是都和你這麼想就好了,我們食藥局的工作也好做。上星期西關那邊一家飯店給客人吃出食物中毒了,過去一看,衛生壓根兒不合格,冰箱裡堆的亂七八糟,肉都綠了員工還沒健康證,直接給封了。”託婭達娃說。

“聽說吃壞五、六個。”張宇說。

“七個,還不是一桌的。有個孕婦嚴重,在醫院觀察呢。胎兒沒事還行,要是有事老闆得把家底賠上。”託婭達娃接著說:“現在開始對全市飯店大檢查,合格的開,不合格的整改,達不到標準堅決不許營業,誰說情都不好使。”

“估計得有一半飯店不合格的。”老譚說。

“差不多。”託婭達娃喝了口酒,“沒辦法,咱們這是首府,必須嚴點兒。這次主要查四方面,健康證、原材料採購索證憑賬、衛生標準、標識、餐廚處理。

環衛和消防也一起檢查,環衛檢查排煙測評,不安油煙淨化器的一律不許營業。消防檢查消防通道和消防門,還有噴淋,以及裝修材料。

譚老弟,你家在我這過了,環衛也沒問題,估計消防那塊費點兒事,開放式廚房有明火,這個在咱們呼市還不允許,你得想想辦法。”

託婭達娃提醒道。

消防這塊老譚早就想到了,裝修時透過張宇戰友趙局長找了消防的主管人員,請他們到現場親自指導,一切都是按照他們要求做的。

至於明火,畢竟是廚房,沒火是不可能的。在檢查了煤氣管道和裝置的合格證後,證明安全,允許使用。

當然,這其中趙局長起了作用,加上阿巧的消防工作做一直好,是消防培訓的實習基地,要不然也不行。

“古老弟,王總都開兩家了,你那啥時候開?我還打算去蘇州吃餃子呢。”託婭達娃半開玩笑的對古毅道。

古毅臉有點紅,吱唔著說:“我那也快,過年的。”

“你可得抓緊,阿巧現在風頭正勁,別錯過了。”託婭達娃說。

“放心,到時候去蘇州請你吃餃子。”古毅道。

老譚看出古毅的尷尬,接過話說:“阿巧保證進軍蘇州市場。餃子雖然是北方特色,但歷史久,有傳承,屬於老百姓美食,接地氣不說,文化底蘊也深厚。

我打幹上廚師就接觸餃子,一直在餃子館幹,算算快二十年了。最先打造的是鶴雨軒餃子,那時候年輕,不太成熟,就有一股闖勁。但也行,當時在省城也小有名氣。”

“後來呢?”王淑蘭問。

“後來跟我師父接手臨江軒餃子,在那幹了兩年,從兩家店做到四家店。後兩家店沒在國內,一個在日本,一個在韓國,都很好。記著大年三十還和日本過來的廚師長比過廚藝,不謙虛的說,一道蝦茸鱸魚叫日本人開了眼界,也算是為國爭光。”老譚自豪的說。

“點贊!”王淑蘭和託婭達娃同時豎起大拇指。

老譚繼續說:“從臨江軒下來去了濱海,接手青花閣餃子。那是我當廚子最輝煌的時候,從兩家店做到五家店,年營業額過億,全國有名。

再後來青花閣換了老總,一朝天子一朝臣,我也就下崗了。回到省城,接手關東人家,用兩年來時間把關東人家打造成東北最大最火的農家院,也算風光。

身體也是在那累垮的,老闆怕我死在那,又下崗了下崗也是好事,緊接著專心做阿巧,那時候就發狠,一定把阿巧做到全國,讓老百姓吃到最可心的餃子,把餃子酒進行到底,將餃子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