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意間,叫人瑟瑟發抖的小北風停了,天氣暖和起來。人們脫去厚重的羽絨服和毛衣,穿起了單衣,地上枯黃的草地上冒起了幾絲嫩綠,路邊的樹木也都泛青,帶著冬天記憶的枝丫間有了頑強的葉芽。

春天就這樣悄無聲息的來了,等人們發現的時候,已經是滿眼的綠色。

時間到了二零一五年的四月中旬,呼市老百姓還在尋找海東路阿巧餃子館的時候,中影南街的中央廚房店開業了,一時間吸引了眾多愛吃餃子的客人。

現在,呼市有了兩家阿巧餃子館,第三家金橋店也已談完,正在緊鑼密鼓的裝修。同時,和黃麗娟合作的集寧店也在裝修之中。

周曉梅已經來到呼市,原計劃叫她接替木蘭做海東路店長的,計劃沒有變化快,金橋店的談成和集寧店的落實,老譚一個人有些忙不過來,她直接當了老譚助理。

按理說張宇能幫上忙,可是燕子身懷九甲,雖僱了保姆,但畢竟是大齡產婦,身邊離不開人,張宇得在家陪著。

這期間孟夢從省城過來,接替雅茹在海東路店做餃子師傅,雅茹調到了中央廚房店。

商會副會長周玉軍的表妹和丈夫、包括孩子一家三口也來了,老譚安排到中央廚房店工作。

周玉軍表妹叫佟欣,四十三歲,長得很漂亮,身材也好,看上去像三十五、六的。她老公是很老實的一人兒,沒她高,長的老,倆人看上去得相差十來歲。兒子十八,一個很清秀的小夥子。

佟欣跟著木蘭實習,集寧店開業準備調過去做店長,也算完成了周玉軍的心願——幫著鍛鍊培養。她老公在廚房打荷,兒子當傳菜員。

王豔麗介紹的兩個本家姐妹也來了,見到本人,老譚記憶中有印象,畢竟是一個村的,雖然近二十年沒見面,還是記得的。

姐妹倆在北票飯店幹過,對廚房工作不陌生,很快就熟悉了。並且感覺阿巧很好,還介紹了好幾個人來。

說到招人老譚得感謝五姐和老姐夫,倆人在家那邊沒少宣傳,年後已經陸續來二十多人了,這還不算去省城的。

省城的大學城店馬上開業,陵東街店面也談了下來,正在裝修。豔華現在談北行店,也快下來了。

年後老譚回了一趟省城,豔華和他說了自己的打算,老譚十分贊成,倆人就定下了以後的發展方案。

順便說一下,老譚回省城後還為張麗做了件事——半夜到十字路口給她還了身。但願她以後能找到可以相伴終生的人。

現在集寧店和金橋店的人員都在中央廚房店培訓實習,今天老譚剛講完課,古毅的電話就打了進來。

“忙啥呢兄弟?”古毅習慣性的問。

“沒忙啥,剛做完培訓。”老譚說。

“兄弟你真行,這大老總了還親自培訓,佩服。”古毅誇讚道。

老譚笑了,說:“有啥佩服的,份內事。今天這麼閒著呢?”

“我不天天閒著嘛,沒啥事,看你幹啥呢,還有事沒?”古毅問。

“一會到金橋店看看,然後就沒啥事了,咋地,有事呀?”

“能有啥事,想你了,喝酒唄。”

“喝唄,到我這來。”

“好,我一個小時以後到,你也從金橋回來了吧?”

“回了,一個小時後見。”

老譚和古毅通完電話,看看錶是四點半,來到前臺囑咐木蘭給留個小包房,然後和周曉梅便出了飯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