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愛情 學習(第2/2頁)
章節報錯
我們祝福張麗,願她和任青雲有好結果。
呼市的餐飲大體是三分天下。一個是一蒙餐為主的民族餐飲,一個是以本地菜為主的本地餐飲,一個是以東北菜為主的東北餐飲。
東北菜館很多,做的比較好的有“大東北”“小東北”“東北人家”“哈爾濱餃子”“東北味道”。這五家都開了連鎖,最少三家。
“大東北”做的年頭長,十二年,六家店面。“小東北”是“大東北”老闆的小舅子開的,也是六家。“東北人家”開業到現在八年,五家店面。“哈爾濱餃子”和“東北味道”都是五年,一個四家一個三家。
阿巧餃子館沒開之前哈爾濱餃子首屈一指,東北菜做的地道的當屬大東北。現在餃子和菜屬阿巧餃子館厲害,雖然店小,但隱隱成了東北菜的領頭羊。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開業沒到半年就壓住了五家老牌飯店,難免招人恨。五家店的廚師長自是不服,輪番過來品嚐考察,想知道比自己好在哪。
手藝人都有不服輸的特點,覺著自己做的好,地道,別人不行。可生意在那擺著呢,老闆看的是效益,說自己做得好不行呀,得拿效益說話。
說白了還是手藝不行。
這話廚師不愛聽,沒人承認自己手藝不行。
品嚐完阿巧的餃子和菜之後都說沒啥出奇冒泡的,主要是酒好,吸引人,人們都是奔著養生酒去的。
當然,養生酒是阿巧的一大特色,但真正吸引人的還是飯菜。
任何一家餐廳的靈魂都是產品,飯菜好吃是硬道理,不爭的事實。
老譚和商會簽了租房合同,交了租金,然後給向總打電話,開始準備裝修。
向總已經成了餃子館的御用設計師,裝修對他來說輕車熟路。看了房子後回去設計,三天後效果圖和整體預算全部出來,工期四個月,明年四月初交工。
為了感謝古毅給租了這麼便宜的房子,老譚準備請他吃頓飯。
“正想給你打電話呢,趕緊過來,給你介紹兩個餐飲朋友。”古毅在電話裡說。
老譚問:“在哪?”
“莜麵村,離你那不遠,打車過來,趙部長也在。”古毅說。
老譚放下電話交代向總幾句,便打車去了莜麵村。
呼市做莜麵最好的當屬西貝,然後是半畝地和莜麵村。
半畝地是老牌莜麵大王,開的比西貝早,目前五家店,規模沒西貝大。莜麵村是後起之秀,和西貝有些淵源,目前三家店,風頭正盛。
老譚吃過西貝和半畝地,莜麵村是頭一次來。
整個店面兩千平,西北風格裝修,酷似西貝,不知道的還以為到了西貝呢。明檔設計和西貝一模一樣,菜品百分之七十雷同。由於沒有西貝檔次高,剩下的百分之三十是本地家常菜。
老譚在明檔參觀,服務員過來詢問是否就餐點菜,老譚說了包房的名字,服務員便將他引到包房。
包房裡六個人,四男二女,老譚只認識古毅和趙部長。
古毅熱情的向他介紹其他四個人。
年紀大的老者是呼市餐飲協會的郎會長,長相英俊的中年男人是莜麵村的王老闆,挨著王老闆的氣質美女是電視臺美食欄目組的編輯康敏,剩下的漂亮女孩是商會秘書烏蘭高娃。
“這是我小老弟,姓譚,阿巧餃子館總經理。”古毅向四人介紹老譚。
老譚雙手合十微笑著點頭。
等老譚坐下後古毅說:“譚老弟,剛才我們正說你家呢,郎老去吃過餃子,評價挺高,說是呼市最好的餃子館,菜做的也好。王總和康大編輯也說你家餃子好吃。聽他們說我和趙部長都樂了。這不,知道我倆和你熟,還老鄉,就讓把你喊來認識認識。”
“抬愛了。”老譚欠身禮貌笑道。
“你家做的好,形式新穎,方便快捷,服務周到熱情。進了你家就不想走,第二回還來。飯店能做到這程度不容易,有學問,沒少下功夫。”郎會長誇獎道。
“郎老誇獎。”老譚謙虛地說。
“不是誇獎,實事求是。能做到第一次就鎖客的沒幾家,菜不但要做的好,服務還得到位,整個流程要順暢,前後銜接到位,營銷有中心有主題才行。”說到這郎老看了一眼王總,對他說:“小王,得跟人家學習,你家做不到這點。”
王老闆點頭說:“是,得學習,這不把譚總請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