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豔華的成長(第2/2頁)
章節報錯
老譚把張宇送回賓館,然後轉身想要回家,這時電話響了,豔華打來的。
豔華還沒回家,打電話的意思是聊會兒天,燕子也在。
於是老譚就折返身,向豔華和燕子已經到了的烤串地方走去。
到了之後豔華和燕子已經點了烤串,剛才喝的白酒,於是每人來了一瓶啤的,解解渴。
“老譚,我看張總人不錯,說的也挺實在,燕子說呼市飯店好乾,你覺著呢?”豔華問老譚。
“咋地?想往呼市發展?”老譚問。
“那倒沒有,只是覺著張總人不錯。”豔華說。
“呼市確實行。”老譚喝了口酒說:“以我的眼光看五年之內沒問題,開飯店的黃金時期,就和五年前的省城一樣。”
“我看十年都沒問題。”燕子說。
“燕子,你有點替張總說話了。”豔華半開玩笑的說。
“去,啥替他說話,說正經事呢。”燕子的臉有點紅。
老譚難得輕鬆,也開玩笑道:“燕姐是春心萌動,偶遇知心郎兒。”
知道倆人是開玩笑,燕子索性大方的說:“是咋地,你們倆天天回家有人噓寒問暖的恩恩愛愛,我就得一個人呀?我也得找一個,晚上好有人摟著睡覺。”
三個人笑了。
豔華說:“咱家沒發展起來呢,要是發展起來可以考慮去外地現在剛兩家店,說白了就是個小飯店。”
老譚說:“現在剛發展,戰線不能拉的太長,整不好容易把自己拖死。”
“老譚,你看我是這樣想的。”豔華認真的說:“咱家這個模式確實好,賺錢。不知道我分析的對不對,拿咱們省城來說飯店太多,市場飽和,尤其是餃子館,一條街十家飯店八家賣餃子,早就飽和了。
咱們是能在省城開啟局面,但利潤保證越來越低,不像以前那麼賺錢。往外埠擴張是早晚的事,但必須得保證質量和出品標準,要不然就把自己做砸了。
咱們不合作不加盟是對的,但這樣發展保證慢,還容易被模仿,是不?”
老譚認真的點下頭,示意豔華繼續往下說。
“咱們以後去外地發展是肯定的。既然肯定去外地,趕早不趕晚,要是有機會就可以考慮。”豔華說。
“你的意思是答應和張宇合作?”老譚問。
“那倒不是咋說呢,我的意思是現在可以考慮外地開店的事,就和開第一家店一樣,咱們能在省城開,就能在別的地方開,佔領市場唄。”
豔華的話給老譚的觸動很大,並且有些震驚。
他沒想到豔華想的這遠。在他的印象中豔華是個家庭婦女,機緣巧合下開飯店當了老闆。當了老闆後確實有很多變化,但飯店的很多決定都是自己做的,豔華默默支援,從來不發表自己意見。
今天豔華說的是老譚想到的但現在還不準備去做的。他以一個管理者的角度考慮問題,覺得餃子館現在還不能向外埠發展,剛兩家店,是打基礎的時候。
什麼時候基礎打好了什麼時候再向外擴張。
豔華以老闆的角度看問題,按老闆的眼光看在省城是發展,在外地也是發展,同樣是發展,還分啥地方?
在某種程度講豔華的格局要比老譚大。
這是老譚震驚的原因。
其實這也容易理解。豔華打一開始就是以老闆的身份出現,自己是投資人,想的自然是老闆應該想的問題,就算沒把自己當老闆,想的也是如此。
而老譚一直是管理者,運營人。想的是如何把飯店管好,運營好。在管理運營之中很少想到老闆應該想的事,也就進入不到老闆的境界。
老闆是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管理者是以經營的眼光處理問題。
位置不同,想法不一樣,格局自有高低。
老譚沒有馬上回應豔華說的,而是欣賞的看著這個女人,由衷的說:“豔華,你不但進步了,而且還成熟了,是個合格的老闆。”
豔華不好意思的笑了,打趣道:“能得到你老譚的誇獎不容易呀,來,咱倆喝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