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呼市一行(第2/2頁)
章節報錯
“哦——”燕子若有所思的點點頭。
木蘭說:“你看沒燕姐,咱們喝的這蒙古王就是自己帶的,這地方讓帶酒水。我們家一天一萬塊錢,菜能賣九千多,酒水也就幾百塊錢,這要是在省城酒水咋說也得三千。”
燕子點頭表示認可,說:“差不多吧,我說這地方菜價咋這麼貴呢。”
“一個地方一個飲食習慣,在咱們省城上飯店吃飯自帶酒水覺著丟人,一般的都不帶。這地方不一樣,帶酒水正常,沒人笑話。另外這地方人不愛喝啤酒,都是白的,五、六個男的喝四五瓶白的正常,喝完了頂多要兩瓶啤酒溜溜縫。
省城人愛喝啤酒,很少喝白的。五、六個男的得喝二十多瓶,踩箱套子喝,女的更厲害,比男的還能喝,沒幾個像我這樣喝白酒的。所以說在呼市想掙點酒水錢相當困難,只能在菜上下功夫。”老譚對燕子說。
燕子問坐在身邊的木蘭:“你也能和白酒吧?”
木蘭說:“還行,一瓶沒事。”
燕子嚇了一跳,說:“真有酒量,我是不行,三兩就倒。”
大夥笑了。
喝了會兒酒,彼此嘮著一些客套話,等結束的時候張宇說第二天領老譚和燕子到黃河邊玩玩,然後再去大青山轉轉,並計劃第三天去成吉思汗陵。
老譚和燕子只玩了兩天,沒去成吉思汗陵。家裡正在裝修,不能耽擱太多時間,加上這裡的情況一切都好,沒必要多待,第四天就打算回去了。
張宇經過生意上的和感情上的雙重失敗後,痛定思痛,開始沉下心來做飯店。這兩天透過和老譚與燕子的交流,知道阿巧餃子館發展的挺好,並且前景廣闊,有心思去考察一番。
在呼市,東北餃子館有幾家,都是小飯店,不成規模。但老百姓非常喜歡,別看是小飯店,生意都很好。
“譚師傅,你看我在呼市做一家餃子館咋樣?”張宇問老譚。
“行呀。”老譚說。
“呼市人愛吃餃子,加上這裡的東北人多,餃子肯定行。”張宇道。
“咋地,你也想做餃子館呀?”燕子問。
“有這個想法。”張宇說。
“餃子館行,反正你這飯店準備裝修,先考察一下,跟我們走,到我家看看,你要是覺著行的話就按餃子館裝,不挺好。”燕子熱心的說。
“你們家加盟不?”張宇問。
“不加盟,再說剛兩家店,不夠規模,先做直營。”燕子說。
“噢,我跟你們回去,到你家考察考察。”
“去吧,熱烈歡迎,熱情款待。這兩天你太熱情了,領我們又去這又去那的,夠意思。”燕子說。
“客氣了,我覺著有些招待不周,你們不見外就行。”張宇客氣的說。
這兩天張宇招待的非常好,全程陪同。
去黃河邊遊玩的時候,燕子看到公路兩邊有很多養魚池,並且有釣魚的,說釣釣魚挺好,張宇就馬上開車去買了釣魚用的所有用具,陪著釣了半天魚,叫燕子十分感動。
釣完魚直接在附近的農家樂就餐,吃了地道的黃河鯉魚,那味道,絕了。
去跑馬場玩的時候,老譚和燕子都不會騎馬,但燕子彷彿回到了青春年代,非得要騎。好在張宇會,陪她玩了個過癮兒。
上次老譚來呼市沒倒出時間去觀音寺拜訪在甘旗卡結緣的大德,這回去了,不巧的是大德出去行腳,沒在寺內,不禁有些遺憾。
燕子在觀音寺上了香許了願,張宇陪著倆人遊玩一上午。逛了古街,吃了當地的特色小吃——燜面,味道也是十分的好。
這兩天還吃了地道的蒙餐。
呼市蒙餐有兩家做的非常好,一家是巴彥德樂海,一家是格日勒阿瑪。巴彥德樂海比較高檔,格日勒阿瑪親民一些,但相對於中餐來說還是貴出很多。
還吃了一頓蒙式早餐——德順源燒麥。
真貴呀,三個人花了六百多,結賬的時候把老譚和燕子嚇一跳,燕子一個勁兒的嘟囔“也沒吃啥呀。”
等張宇提出要帶燕子和老譚去成吉思汗陵的時候,倆人趕緊說不去了。
幾天來張宇的盛情款待和陪同遊玩叫老譚跟燕子感動,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加上這裡消費實在太高,哪能再叫張宇破費。
成吉思汗陵,有機會再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