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葉夢長(第2/2頁)
章節報錯
有什麼辦法呢?對一個打工人來說沒有勞保,沒有穩定單位,沒有自己的買賣,只能趁年輕多掙點錢,給自己攢點兒,等老了動彈不動的時候好有錢養老。
活著幹,死了算,不死不活就得幹。
這是老譚常說的一句話。
以前他還因為林燕對自己的不冷不熱抱怨,現在連抱怨都沒了。沒必要,既然是夫妻,生活在一起的兩口子,為了孩子和家一起努力著,這就行。雖然作為丈夫來講得不到妻子的撫愛,心裡少了份柔情,妻子不也是沒得到丈夫的撫愛嗎?
他不知道林燕咋想的,自己的心裡卻很平靜。
每天忙著工作,這無疑是一種解脫,或者是變相的發洩。但話說回來也是生活所需,不勞動就沒人給錢,沒錢吃啥花啥?怎麼供孩子上學?怎麼把孩子撫養成人?
想想自己這麼拼命不就是為了這個家,為了兒子嗎?還為了什麼呢?
還沒上升到偉人的高度,為了社會和人們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奮鬥,說出去自己都不信,太假。當然,也不全是為了錢,歸根結底是一種喜歡,一種對餐飲的熱愛。
喜歡餐飲。只要一進廚房啥事都忘,馬上投入到工作之中,狀態之可嘉完全是勞模加先進工作者形象。
在他的心裡一直有個想法——那就是把東北菜做到全國,把東北餃子做到全國。
我們暫且把這個想法稱之為夢想吧,它還沒成為老譚此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原因很簡單,到現在為止他覺著自己對餐飲只是一個單純的熱愛,把東北菜和東北餃子做到全國去也只是想法,要說這輩子的目標
恐怕不是。
在他的內心深處有一個可能這輩子都無法實現的夢想——走進大學校門,過一下大學生活。這個夢想曾經是他整個青春期的人生目標,當走上打工這條路之後就知道要想實現已經不可能了。
可是這個夢想一直存在,也許會伴隨他整個人生。
在我們的一生中,不同時期有不同的奮鬥目標。可能我們自己都不在意,但是它確實存在著。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講,每天被生活瑣事拘絆著,往往忽略了生活中的目標,但每一天都在為目標向前趕著,日復一日。
老譚最初的目標是考上大學來改變自己的人生,但現實很殘酷,家境的貧寒讓他不得不中途輟學,走上打工這條路。
接著,像很多年輕人一樣,要說個媳婦成個家,這成了他那個時候的一個目標。
他的愛情之路很坎坷,就像他的打工之路一樣。在貧困的艱辛中含淚送走第一個心愛的姑娘,然後放棄對愛情的追求,收穫了婚姻。
這也是人生中的一種無奈。
好像完成任務一樣完成成家立業,為的是家裡人的放心,也是為了傳宗接代,更是為了生活。當然,是有感情基礎的,這基礎很現實——成個家,走完一生。
有了家之後又有了下一個目標。
喜歡上了餐飲,跟自己說一定要做到廚師的頂峰位置——廚務總監。
用了整整十年時間,做到了。
濱海的三年是他人生中的一個輝煌,受到了全國餐飲人的矚目。
現在,他要創造另一個輝煌,把關東人家打造成全國知名的農家院。
如今已經完成了第一步,在省城,乃至整個東北地區,關東人家是最好的。剩下要做的是透過東方美食這個媒介,把關東人家推向全國。
要是在十年前,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那時候雖然也是雄心勃勃激情萬丈,立志把餐飲業做好,但也僅限於當好廚師炒好菜,做個合格的廚師長而已。剩下的就是多掙錢,養家餬口。或者說是先多掙錢養家餬口,然後再考慮事業。
透過操作臨江軒、老根山莊、青花閣這樣大型的餐飲企業,經驗的積累和叫人害怕的敬業精神,現在的他已經是一個出色的餐飲經理人。尤其是對青花閣的管理,讓他眼界拓寬,格局大展,思路清晰,如今操作關東人家顯得遊刃有餘輕鬆自如。
隱約中有種感覺,將要離開關東人家了。這感覺很奇怪,和第一次離開有些類似,但又有不同。
一年來的管理使關東人家走上正軌,什麼都固化下來,即使走了也不會出現第一次時的反彈現象。何況透過一年來對管理層的培訓、訓練,現在所有管理人員都能獨當一面,他在與不在都一樣,都能主動工作,並且做得很好。
這是叫他最放心的。
一年來王剛進步很大,如果說過去他還是一個只會指揮著幹活的廚師長,如今已經是一個有自己套路的總廚了,管理一個廚房完全沒問題。
除了王剛,廚房裡的李旭、李忠清都有明顯進步,還有面點老大王淑蘭,冷盤老大周宏友,進步都很大。拿出來一個都能出去做廚師長,並且做得有板有眼。
為了提高他們的管理能力,從去年十月份開始老譚叫他們輪流做廚師長,每人一個月。現在已經論到了第二輪,王淑蘭是臨時廚師長。
別看是個女同志,每天的例會開的像模像樣,處理起問題來頗有老譚的作風——雷厲風行。
如今關東人家是最為兵強馬壯的時候,他離開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