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人家。

生意穩定在一百五十萬之後,徐總臉上露出了笑容。

生意好老闆高興,老闆高興管理人員就高興,管理人員高興員工就高興,這是連鎖反應。

說一個人一輩子能擁有多少財富,這和福報有關。當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創造了財富,同時用財富關愛了多少人,就擁有了多少財富。

改革開放以來湧現出了大批的民營企業家,這些人不斷地把企業做大做強,從最開始的小作坊做到規模龐大的工廠、集團,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

這些人,最初是為了生計,為了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當企業做到一定規模之後,開始擔負起社會責任,財富的積累讓他們又反哺社會,這就是民營企業家所揹負的社會使命。

大的不說說小的。

一家餐館,一個髮廊,一個美容院,都擔負著社會責任。

一家餐館的正常營業運轉,僱傭二十個員工,那麼就有二十個家庭對生活充滿了希望。一個髮廊僱傭三個洗頭妹,就有三個家庭對髮廊抱有希望,對生活充滿信心。

在飯店打工者的隊伍中,我們經常看到年紀在五十往上的人影,有的都到了六十歲,詳細瞭解下不難發現他們都是生活所迫。有窮困山區的,在家一年掙不到五千塊錢,兒子三十大幾說不上媳婦。有的家裡有病人,為治病家產賣空,不得不出來打工。

還有一些困難家庭,姐姐出來打工掙錢供弟弟妹妹上學,有的是妹妹掙錢給哥哥攢彩禮,有的是走投無路

他們希望有一份穩定工作,養家餬口,讓貧困的家維繫下去。

所以說作為一個老闆,不給員工開工資就是犯罪。

當然,現在不給開工資的現象很少了,這是社會的進步,也是人們良知的一種覺悟。

周曉梅和王剛回老家結婚,現在前臺剩下張麗和胡靜。

胡靜也成長起來,雖然沒有周曉梅厲害,但也差不多了。周曉梅結完婚還能幹五個月,然後就得生孩子,張麗打算讓胡靜接替周曉梅的位置。

還有一個月春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用人荒,這兩天張麗在摸查員工春節回家過年的情況,原則上是不放假,但真有特殊情況的也得叫人家回家過年。

還是和去年一樣,年前回家一批,年後回家一批,大家倒班休息,保證春節期間人員充足。至於春節期間的加班費沒和徐總談,有去年的經驗,今年說啥不去觸黴頭了。

年夜飯三十全訂滿了,從初一到初八也都定了不少,比去年要忙。

送走一份定正月初六給老人過六十六的,胡靜從二樓下來,走到張麗跟前說:“張姐,二樓洗小件的阿姨說是過年回家,她兒子當兵回來,兩年沒見著了。”

“沒說回去幾天?”張麗問。

“二十九走,初四回來。”胡靜回道。

“哦,正好這兩天有幾個假期工過來,還有個假期工說她媽也來,到時候讓她媽洗小件。”張麗說。

“嗯,對了周曉梅他們什麼時候回來辦?”胡靜問。

張麗說:“三號回來,說是晚上辦。”

“咱們隨多錢禮?”胡靜問。

“一千吧,少了也拿不出手。”張麗說。

“哎,這一年禮錢也不少。”胡靜嘆了口氣。

張麗笑了,對她說:“你們兩口子還不行,你一個月四千,他六千,孩子也不用你們管,好日子。”

胡靜有些無奈的苦笑了一下,說:“嗨,過不過長還不一定呢,都沒心思過了。”

張麗一聽這是話裡有話,關切的問:“咋啦?生氣了?”

“晚上和你喝點兒,鬧心。”胡靜有些無精打采。

張麗來關東人家兩年,和胡靜之間的關係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屬於同事。

在這裡我們對胡靜做一下簡單介紹。一直跟著徐總幹了,深得徐總信任,在某方面講算是心腹。性格偏內向,平時不咋愛說話,屬於默默無聞幹工作那種人。當然,有時候打點小彙報,這也在情理之中。

李爽在這乾的時候張麗有啥事都找周曉梅和李爽商量,很少找她,也跟她打彙報有關。

她老公是個廚子,以前在徐總的飯店幹了,後來覺著掙錢少出去包了廚房,做的挺好,每個月六千塊錢。

不愛說話的人分兩種,一種是真不愛說話,也不知道說啥,像方建軍那樣的;一種是工於心計,心裡有數,不想說而已。胡靜屬於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