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有樣(第1/2頁)
章節報錯
“風暴例會”,主要是為了激發員工的積極性,調整員工心態,讓員工以飽滿的激情投入到工作之中,快樂工作。
讓員工感受到團隊的力量,遇到困難想辦法解決,而不是杞人憂天。同時減輕管理者的壓力,使企業規範有序。
風暴例會通常是早上進行,大廳放上背景音樂,員工聽到音樂後以最快的時間集合,整隊報數。然後是向左轉向右轉,整理隊形,散開,開始做店操。
店操結束後整理隊伍,開部門早會,早會結束時喊激奮人心的口號,讓員工充滿激情和鬥志,快速進入工作狀態。
一零年開始,很多飯店都這麼做。
當然,有做的好的有做的壞的。好的員工樂意參與,並且有幹勁;壞的是形而上學,叫人反感,有洗腦的嫌疑。
新聞報道,有的企業做感恩文化,透過情景教學讓員工感恩父母,感恩老闆。在形式上有些出格,員工跪地高呼:感謝老闆給自己工作,感恩老闆提供平臺。
感謝老闆沒毛病,但是用人類最高、最虔誠的禮儀——跪拜,就有些作秀了。
有的飯店組織管理人員給員工洗腳,跟員工說辛苦了,給員工感動得熱淚盈眶。
有的飯店把員工的父母請來,管理人員對其大力跪拜,把父母感動得淚水直流,然後叫子女好好在飯店工作,要對得起老闆,對得起管理人員。
這些現象不能說好,也不能說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罷了。
新世紀之初,餐飲業處於由傳統模式向新型模式轉型時期,任何一個新興現象都能被理解。這就和剛開始改革開放時一樣,誰也不知道好壞,只有經歷了才知道。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這些現象都來源於各式各樣的培訓機構。
先是對老闆進行培訓,然後對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個人觀點,這些培訓都帶著洗腦的嫌疑。
在特定的封閉環境裡,放著走心的背景音樂,講師用帶著豐富感情的語言緩緩訴說,往往催人淚下,感動萬分,心靈震撼。
被培訓的人回到工作崗位上幹勁十足,捨我其誰,身體力行的帶領員工和自己一樣好好工作,感恩老闆。
孝道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用它教育人、感化人絕對正確,但是別整跑偏了。
一家飯店生意好,老闆給員工一份穩定的工作和豐厚的薪酬待遇,這都是相互的。如果沒有員工的辛勤付出,生意也不會好,老闆也不會賺錢。
老闆按時發工資是天經地義的。
像新聞報道的員工感恩老闆,跪在地上說老闆好,有些牽強。
老譚曾問過這家餐飲業的管理者,如果企業虧損,發不出工資的時候是不是得讓老闆站在員工面前,讓員工指著鼻子罵一頓呢?
俗話說家財萬貫不帶出來打工的。飯店打工者大部分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家裡條件不好,沒啥文化,在家沒出路才出來的。
雖然八零、九零後家裡不那麼困難,不出來也餓不死,但絕不是大富大貴家庭,如果那樣也不出來了。
張麗說要喊口號,老譚也不反對,他想的是什麼樣的口號適合員工喊。
以激勵為主的口號還行,不能洗腦。員工來到飯店想有份穩定的工作,穩當的掙錢,學點手藝,以後好能養活自己。這要像別的飯店似的給員工打雞血,整的各個眼大腦袋小,鷹嘴鴨子爪,能吃不能拿,那就廢了。
口號必須實際,是心裡所想,摸得著看得見,並且真能起到激勵促進作用。
由己及人,不禁想到自己十六年的打工歷程
這些孩子就是當年的自己。
把張麗送到家,老譚慢慢的往家裡走,腦袋裡一直合計著口號的事。等進了樓口後思緒馬上從想口號之中跳出,想到兒子今天回來,心不禁激動和喜悅起來。
開門,輕輕的開啟燈,兒子躺在林燕身邊睡的正香。
走到近前,看著兒子熟睡中微微發紅的小臉蛋,禁不住彎下身親了一口。
林燕睜著蓬鬆的睡眼看了老譚一眼,說:“小點聲,別把孩子整醒了。”
老譚點頭,輕手輕腳的走到外屋洗臉刷牙,然後回屋脫衣服,關燈躺下。
剛洗漱完有些精神,不能馬上睡著,藉著從窗外投進來的光亮看著熟睡的兒子,想了很多。
小傢伙五週歲,再有兩年該上學了。等他上學的時候說啥得買個房子,現在孩子從小就攀比,比吃比穿比爹媽,比誰家房子大。自己沒啥大能耐,就是個廚子,跟那些當官的、當老闆的爹媽沒法比,但房子必須要有的。
啊,生命如此偉大,又是如此奇妙。這可愛的小傢伙是自己生命的延續,管自己叫爸爸。爸爸,一個多麼聖神而又令人驕傲的稱呼,不為別的,為了這個稱呼也得努力奮鬥,打拼一個未來。
自己打小沒有父親,沒有父愛的孩子永遠帶著一種遺憾的缺陷,不能叫兒子和自己一樣,要把所有的父愛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