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豔的色彩卻不顯輕浮,厚重的底色卻不沉悶呆板。

小到梳子、首飾盒,大到屏風、床榻,漆器不只是中看不中用的擺件兒,博物館裡擺著的,已經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著面前栩栩如生的貓咪,愛貓人士華倩兩眼放光,“我們家咪咪就喜歡這個樣子待著。”

“這隻好像我們家咪咪。”

“真的好像啊。”

“這扇屏風是我們國家級的工藝大師製作的,肯定水平很高的。”講解員用手摸著屏風講解到,“這位同學眼光很不錯啊。”

看著講解員的手來回摸著屏風,一群學生睜大了眼睛——這些東西不一般都是不能夠去碰的麼,碰一下就……

講解員見多了這種表情,抿嘴兒一笑,開口解釋,“我們這個漆器是可以摸的,而且會越摸越光亮,同學們不要擔心,只要不去碰倒,是可以隨便摸的。”

“這個漆器就和玉器一樣,是越摸越好的,放在那裡不動,落了灰,反倒不好看,所以同學們可以放心大膽的去摸,不用害怕。”

“稍後我們會帶著同學們去看我們一部分製作過程,我們上面看到的這些很多用到的工藝我們都會看到。”

“咱們平遙這個推光漆器髹飾技藝也是咱們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之一。”

講解員都是當地人,說起這推光漆器,不由得帶著幾分自豪,“漆器髹飾技藝可以上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甚至可以再往前數到新時期時期。”

“咱們平遙的這個推光漆器也可以上溯到唐開元年間。”

聽到這裡,一群學生都是似有所悟的點點頭。剛一進平遙古城,他們就已經聽導遊講了這平遙城和晉商文化之間的淵源,如今這一看,這平遙城可不止表面兒上那些商貿的智慧。

“同學們可以看這裡,這裡就是運用了堆鼓罩漆的方式讓漆器有層次感,感覺很立體。”

講解員指了指剛剛講述的地方,示意同學們可以用手摸一摸,親身感受一下。

“然後同學們可以看到這個鑲嵌的貝殼,這個不單單是我們平遙的推光漆器有,其實這個做的最好的是在揚州,同學們要是有興趣,將來完全可以去看一看。”

中國文化相互借鑑和融合,各有擅長之處,講解員也絲毫不避諱去講技術水平的高低長短,都是一家文化,自不必分做兩家來說。

講解員帶著一群學生繞了一整圈,把該看的幾乎都看全了。

大紅的鏤刻桌椅、描金特色的八面藥箱、灑金為主的古風神仙像……就連山西有名的鳥尊也被用漆器一比一復刻。

“咱們昨天在太原去博物館剛還看到這個。”華倩指著面前的鳥尊想要和盛安寧聊上兩句,一回頭卻不見盛安寧人影。

“是啊,那天拍照你還說一直拍不到合適的角度,旁邊小朋友在你鏡頭前揮著手開玩笑。”五班和六班走在一起,盛安寧沒在旁邊兒,倒是夏天佑接上了華倩的話。

“你昨天也沒說,胃好點兒了不?”往前走了兩步,夏天佑突然問起,“你就是吃涼的吃的,涼的辣的,和我妹一樣,不好好養,將來更不舒服。”

華倩扁了扁嘴,點點頭,“你給我那個酸奶我喝了,然後就更餓了,在車上就拿了包辣鴨脖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