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麼?周導回公司了?”

“真的?這麼快就回來,他是不是又要拍新戲了?”

不到三年時間,拍了六部戲,一部比一部紅,老母豬下奶都沒這麼快。

雖然這個比喻有那麼一丟丟的怪里怪氣,可這並不妨礙,周浩在星恆公司內的知名度。

僅僅回公司,去了一趟總經理辦公室,訊息很快就被傳的沸沸揚揚。

與此同時,提前收買訊息的華德,也得知了這一情況。

勞倫斯當即下令,安排網路造勢,幫周浩拱火。

貫徹落實“捧周”戰術,全網造勢,意圖透過輿論掌控“周浩”。

“我們要讓華國周跳出舒適圈!”

影視劇層面,有華國文化局在上面嚴格把關,華德就算想動用小手段都不太可行。

只要把他高高抬起,讓他觸碰更高一層的電影門檻,華德才有機會,徹底“解決”這個潛藏威脅。

反觀去年,華德連續兩次被周浩推翻了原定計劃,《大時代》成為奠基石,《特工局》也被很壓一頭。

導致有那麼一段時間,勞倫斯佔著茅坑不拉屎,憋得臉皮發紫。

熱度全被搶,明明是華德殺入華國市場,大展身手的好機會。

舞臺搭建好以後,周浩一聲不響,上臺唱了一首《全被我征服》!

你說氣不氣人?

這一波,華德少說虧了十億。

影視劇投資是小頭,造勢宣傳才是大頭。

經過古炤的出謀劃策,勞倫斯心中有了一個針對周浩的最佳方案。

那就是把周浩摘出影視劇市場!

如果讓周浩繼續拍影視劇,依照他目前積累下來的觀眾緣和市場口碑來看,三年之內只怕都得被稱作“周浩年”!

如今網路上,已經出現周浩出品,必出精品的觀眾口號。

足可見在觀眾心中,對於周浩的期待和認同有多高!

這麼一大塊擋路石,要是不想辦法把他鏟開,接下來華德要不要繼續拍影視劇了?

華德一開始對於華國的戰略目標,可不僅僅是入場當個觀眾那麼簡單。

一旦形成被完全碾壓的局面,那麼等到華德的,無疑是一個天大的笑話。

來勢洶洶的華德,被一個新人導演,給無情碾壓了?

如果是四大影視公司的幾名導演聯手也就算了,偏偏周浩出自星恆,一個名聲不顯的四大之下。

這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