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傻子”韓春明快步走出了巷子,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

他不用猜都能知道,自己肯定會被當成傻子了。

可是,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撿到這麼一個大漏。

其中比較珍貴的就是那尊陶瓷佛像和放置佛像的桌子,還有那個銅缽式爐和那三枚背刻滿文寶泉的乾隆通寶雕母。

在剛進屋的時候,他就已經發現那尊身上落滿灰、不太起眼的佛像,正是乾隆御製重器,粉彩描金無量壽佛坐像。

如果把灰塵清理乾淨,就會發現此佛像法相莊嚴、精美無比、富貴奢華。

其寶瓶和蓮座均是分段燒造,展現了當時設計巧妙、精妙絕倫的工藝技術,完美結合了清宮廷爐火純青的制瓷工藝,還有奇幻瑰麗的佛教藝術,具有典型的乾隆宮廷佛像藝術風格,是乾隆時期獨有的御製器物,流傳至今非常稀有。

如果放在21世紀,那麼至少也要一千多萬才能買到。

另外,用來放置佛像那張稍顯老舊的暗紫桌子,其正確的名字,應該是清乾隆紫檀雕夔龍紋團壽大香幾。

這種大香幾,一般都用在清代宮廷的大殿之中。

比如清代非常著名的金鑾殿,在寶座兩旁和前階便對稱放置了一些大香幾,然後在香几上面設用三足香爐。

這樣一來,在皇帝升殿時,太監們會在爐內焚起檀香,致使金鑾殿內香菸繚繞、香氣四溢,使人精神振奮。

在崇尚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中,香是一種特殊的媒介,人們自古以來就喜歡用香來與神佛溝通,並達到正念、清神、除穢的目的。

而香幾就是一種重要的香具,用於供奉或者祀禱時放置香爐焚香,也可陳設花器。

另外,最早從乾隆時期開始,因為皇宮裡都裝上了玻璃,室內的採光條件大大改善了,而紫檀的木性穩定、木質堅實,紋理纖細、色調深沉又穩重大氣,非常適合極盡工巧的乾隆宮廷藝術風格。

所以,自此便使得紫檀傢俱成為了當時的寵兒,而這一款紫檀雕夔龍紋團壽大香幾就這樣應運而生。

此香幾尺寸較為大型,工藝也極為複雜,整體非常華麗而威儀,觀之能給人以非常強烈的震撼感覺。

不過,也許是歲月的侵蝕,又或者是主人家長時間沒有保養,如今在這個香几上面,佈滿了灰塵和汙垢,完全就是一副寶物蒙塵之像。

更何況,紫檀本就色調深沉,不太引人注意。

如果不是這樣,那這件稀世珍品也不會落在他的手中。

要知道,在21世紀,可是有著一寸紫檀一寸金的說法,這樣用料不菲、精雕細琢的宮廷御製紫檀大香幾,最少也要上千萬。

相對比以上兩件千萬級重器,那個清代乾隆銅缽式爐和那三枚背刻滿文寶泉的乾隆通寶雕母就顯得差了一些。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銅爐的尺寸比較小,而乾隆通寶雕母只是銅錢,都夠不上重器的門檻。

但是,就算如此,其價值也在百萬以上。

銅爐體形精巧,口沿內斂起燈草線,呈正圓形,豐肩腹斜平底,爐身光素,線條圓弧流暢,比例勻稱,造型典雅端莊,為宣德爐式中的傳統“缽”式造型。

整個缽爐以精銅鑄煉,銅質寶光蘊藉,含而不露,入手沉甸,且表皮顏色如慄殼,散見綠鏽、斑駁蒼古、意韻悠長。

其爐底平整亦呈圓形,在中心處開框,內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減地陽文篆書款。

該書款的書寫形式及筆風,與乾隆早期某些官窯瓷器底款一致,而此類六字篆書款使用年限僅僅十餘年,在清乾隆中期時便已棄用,故可以精確斷定此爐為清乾隆早期所鑄之物。

而那三枚背刻滿文寶泉的乾隆通寶雕母,其鑑定方法最主要是從紋飾和文字來進行判斷。

如果他沒猜錯的話,這三枚雕母應該是被主人家放在銅爐裡面壓爐用的,在銅錢上面滿是香灰侵蝕的痕跡。

不過,也正因為放在香灰裡面能防潮的原因,所以對其品相沒有太大影響。

而且,他只要把這些古董都收進系統倉庫裡再拿出來,不管上面有著什麼灰塵和汙垢,都會被系統自動清除乾淨,完全不用他再辛苦動手清理。

除了以上這些價值不菲的古董,剩下那三本清代佛經就沒什麼了,只是非常普通的清代木刻版佛經而已,留到21世紀,估計能賣個幾萬塊錢吧!

粗略這麼一算,他這次花了4塊錢,卻換回來價值幾千萬的古董,可謂是一本萬萬利了。

他扛著大香幾,找了一個角落,把大香幾收進系統倉庫,然後,他稍微沉吟了下,把那三本佛經和三枚乾隆通寶雕母給拿了出來,省得給破爛侯笑話他沒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