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制,帝皇喪,三年不得起兵戈,因此,大秦各營校都顯得格外的安分和平靜。

該練兵的練兵,還屯田的屯田,在沒有主動向周邊發起過攻伐。

“西域諸國怎麼解決!”

國尉府中,兩相、九卿,除了在外收受賄賂和打擊貪腐的任囂外,軍政兩屆的大佬們列席了。

李斯、馮去疾都沒有表態,這是軍方的事,但又不僅僅是軍方的事,但最關鍵的一點還是取決於軍方的態度,因此,兩人都選擇靜觀其變,看看軍方的態度和策略。

但這不是說文臣們就不會參與進去,他們在衡量的是軍方提出的方略的價值和得失以及可行性。

就比如,軍方說打,那該怎麼打,損失和收益比是多少。

同樣的,不打,那又該怎麼做,同樣是損失和收益對比。

“鬼侯怎麼看?”樗裡尋坐在主位上主持這次會議。

子車乘作為北地軍團主將,也是西域三十六國的直接負責人(恐嚇人),他的意見自然是最關鍵的。

子車乘看向典客卿頓弱,行了一禮,道:“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打!”

“末將附議!”

子車乘一開口,軍方各營校也都紛紛開口附和。

因為只有戰爭,才有軍功,他們也才能更快的晉升。

如今四海昇平,文官的地位只會越來越高,他們的地位就會越來越低,因此,他們需要一場大戰讓新皇看到武將的重要性。

李斯、馮去疾對視一眼,他們知道從戰略上來說,其實很多武將都知道不該打的,可是從政局上來,武將必須打,才能跟文官分庭抗禮,因此,哪怕明知不可違,這些武將依舊選擇主戰。

誰都知道,西域三十六國,山高皇帝遠,大秦很難管控到,更不可能長期派駐大軍和文臣去管轄。

簡單來說就是,大秦管理不到那麼遠,無法在西域三十六國設郡,就算打下來,也無法轉變成為大秦的國土。

這些,子車乘等將領不會不知道,可是為什麼還要打,不外乎就是天下安寧,鳥盡弓藏,武將陌路,所以,武將們要讓皇帝知道,他們的重要性,而不是被遺忘,被文官壓制著。

“典客卿以為呢?”樗裡尋沒有表態,揮手示意武將們安靜,轉頭看向頓弱。

西域三十六國之事,就是典客卿在管,所以,對於西域三十六國的戰略,頓弱和子車乘最有發言權,甚至頓弱的許可權還在子車乘之上。

頓弱看向樗裡尋,行了一禮,又看向子車乘等軍方將校,無奈的嘆了口氣,他就想安穩的退休養老,安安靜靜的度過最後這幾年,並不想參與進文武之爭啊,偏偏西域三十六國又是他在管,他不想參與也不行了。

“回君上,老臣以為可打可不打!”頓弱一開口就是推搪,兩不得罪。

不過,看到文武都不滿意,尤其是樗裡尋也很不滿意的樣子,才無奈的繼續開口了。

“打的理由很簡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只有拿在手上的才是自己的,宗屬國並不算自己的!”頓弱看向子車乘等將領行禮。

“對,就是這樣!”子車乘等將校紛紛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