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秦律,律法只是有著最低的保障,也是最低的約束,再結合秦律獎勵耕戰,在這基礎上,各地百姓都會在秦律的基礎上去改進耕作,從而獲得爵位,進入仕途。

“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幕府要有農家士子的原因!”樗裡尋笑著看向了農家士子們。

農家士子也不傻,大軍都拉去種地了,他們農家士子自然也是不可能坐在幕府中飲茶聊天。

“我等即刻配合大軍採集各地土壤,鑽研精耕之法,推行百越!”農家士子們紛紛表態。

若是他們再不動,那在幕府也就沒有存在的價值了,大家門客之中從來不會養無用之人,而他們跟著大軍來到百越不都是為了軍功,從而獲得察舉,舉薦出仕?

因此,現在是他們展現個人學術學識的時候了,做好了,高官厚祿都在等著他們,做不好,他們自己也沒臉在幕府之中待著了。

農家士子們也跟隨大軍行動,深入百越各村寨,因地制宜的教授當地百姓精耕之法,再結合各地收集來的資料,整理出最適合百越精耕的農令。

隨著農家士子的動作,幕府中各家士子也不好意思不幹活了,紛紛鉚足了勁的幹活,各種適用於百越的政策法令也紛紛出臺,傳達到百越各處。

整個百越也進入瞭如火如荼的改革之中,桂林城也開始了擴建。

越人也不傻,能分得清秦軍在做什麼。

是人都會感恩的,尤其是百姓,只要官府是真心為他們好,他們也不會再給官府惹事。

有良心的人也不會看著別人給自己幹活自己不動,因此,越人也從大山深處重新回到了村寨跟著秦軍一起重新建設自己的家園。

“秣陵到底行不行啊,這麼久了都沒有一個結果!”樗裡尋很生氣,百越現在是百廢待興。

雖然越人與秦軍一起幹活,雙方也很默契,但是因為種姓問題,雙方始終是存在著一些隔閡。

秦國要的是百越歸心,而不是百越將他們當做客人。

因此,秣陵的爭論必須有結論,也不能有分歧,九黎為華是不能有問題的。

任囂也終於是趕到了秣陵,看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秣陵學宮,真的是大開眼界,這樣的盛況,哪個士子不向往。

甚至,任囂也親自下場辯論了幾場,互有勝負。

其實百家之主們不是不知道結果是什麼,但是過程更重要,同樣的他們一直遲遲不得結論也不是因為爭論不出,而是他們都在等,故意等,等到始皇帝陛下親至,然後由始皇帝陛下親自敲板得出結論。

誰說百家都只會埋頭經卷,這樣的百家都死了,真正的百家都會來事,這種華夏定義的功勳,他們不能去做,也不敢去做,能做的只有那個一怒山河懼的帝王。

扶蘇也知道原因,因此他也沒有催促百家得出結論,而是在等著父王南巡到秣陵。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