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最是清醒屬將閭【求訂閱*求月票】(第1/2頁)
章節報錯
“有時候,知道的太多,反而並不是什麼好事!”李牧望著阿房宮無奈的搖頭。
人王傳承是好東西,但也意味著會讓人難以抉擇,讓人瞻前顧後,最後畏首畏尾。
用武學來說就是,精通百家, 看似無敵,但是對上真正的宗師,就變成了啥也不精,不能將所學融合,自成一脈,永遠成不了宗師。
扶蘇現在就是這樣的, 得到的傳承太多了, 始皇帝還在的時候,有人在上邊為他遮風擋雨, 他可以將這些傳承,一一試驗,選出最優解。
可是,現在,作為帝王,他無法再去嘗試,也不能再出現錯誤。
這也是嬴政逝去前為什麼告訴扶蘇,作為帝王哪怕是錯的也是對的原因。
朝令夕改,只會讓整個帝國陷入大亂。
樗裡尋之所以遲遲不回金陵,就是這個原因,他必須留在咸陽,為扶蘇兜底,哪怕扶蘇做的再錯,也要將之變成正確的, 撥亂反正。
“為什麼不入宮?”李牧看向樗裡尋問道。
以樗裡尋的威信,入宮解釋, 勸誡,扶蘇應該是會聽的。
“陛下現在就如同昭王年輕時,會做錯,會春風得意,只有讓他真正知道自己的處境,才會醒悟,才能走出自己的路!”樗裡尋翻閱著手中的書籍,淡淡地說著。
李牧隨意瞥了樗裡尋手中的竹簡,《昭襄王》!這是嚴君墓中的藏書。
記錄的也是大秦歷代先王的事蹟,包括隱私的東西,那些史家也避而不談的東西,在嚴君藏書中也是有詳細記錄的,就是為了勸誡大秦後來繼承者以之為鑑。
這些也才是樗裡,這個大秦守陵人一脈的底蘊所在。
有了這些東西,守陵一脈才能更加精確和有效的培養和輔佐秦王如何去成為一個雄主。
所以,樗裡尋並不著急,歷代秦王都體驗過民生疾苦,少年質子亦或是流放生活,因此, 在他們繼承王位之時,都有了一顆獨立而自強的心。
扶蘇不一樣, 始皇帝的子嗣們也都一樣,生於宮中,長於婦人之手,性格上都有些柔弱,讓他們突然間的獨當一面,短時間是不可能的。
“你否決了王離出任離石要塞主將,那總得給天下個交代吧?”李牧沉吟了片刻,再次開口問道。
這個人選很重要,不僅僅是要有資歷,同樣還要能讓各方滿意,尤其是扶蘇。
“公子將閭!”樗裡尋淡淡的開口說著。
論身份,將閭是公子,與扶蘇是兄弟,身份上天然合適;論資歷,將閭跟隨李信學習兵法,草原之戰擔任過全軍監軍,更是身先士卒擔任過先鋒營主將,在軍中也頗有威信,
李牧看著樗裡尋,有些驚訝:“你早就有打算了?”
“總得給陛下些壓力吧!”樗裡尋笑著說道。
將閭可不是什麼安靜消停的公子,也是有著一顆爭王之心的,但是這種爭王之心跟兄弟鬩牆又不一樣。
將閭只會旁觀,去監督,去施壓,無論誰是秦王,將閭都是如此,做得好的,他會將那顆爭王之心壓制住,若是新王將大秦帶向毀滅,將閭會第一時間豎起反旗,將新王踹下那個位置,自己坐上去。
很快,將閭也確實是被從北地召回,入宮覲見。
兄弟再次見面,扶蘇看著將閭,也是一嘆,身在帝王家,從成年之後,兄弟見面機會就是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