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觀禮,其實更多的是家人們前來看看自己的孩子、丈夫有沒有歸來。

“真不知道,子車乘是如何返回北地的!”樗裡尋看著士兵們和家人團聚相擁的場面,不由得想到。

秦軍雖然大勝,可是驃騎營幾乎是全軍盡墨,編制還在,但是人卻不再是那些人。

宗正和太廟令也早已趕回了雍城,先一步樗裡尋到達太廟和宗室主持大局,樗裡尋的作用其實就是個吉祥物和最後的賜名決定。

“見過千尋公子!”宗正和太廟令親自率屬臣前來迎接。

樗裡尋點了點頭,這是他第二次正式回到雍都,這個秦國的祖地,高大的玄鳥雕像靜靜的豎立在雍都之上,守護著大秦宗廟。

“需要賜名者幾何?”樗裡尋直接開口問道。

他知道自己要賜姓的是三十九,但是太子扶蘇和陛下賜姓的他沒有去過多的過問,因此也不知道宗正府和太廟令需要擬定多少名單。

“千尋公子需要擬定賜姓者三十又九,太子需要擬定者十又二,陛下賜姓者三,總計五十又四。”太廟令認真的回覆道。

樗裡尋點了點頭,大軍出征不僅僅是前線戰士有軍功,後方保障大軍軍需的文官和軍中監軍、幕府文書等等也都是有軍功的,這些人大多也都是太子一脈。

所以,扶蘇需要賜姓十二也是正常,至於陛下賜姓的三人,樗裡尋也猜到會是誰,第一的是蒙恬,然後是驃騎營。

子車乘跟他說過,驃騎營都是從底層選拔最精銳的勇士入營,而這些人雖然逝去,但是他們需要有一個姓氏,有一個名,因此,子車乘將自己的軍功全都交出,匯合東線戰場首功。

驃騎營眾將士是有資格得到陛下賜姓的。

至於剩下的那個,則是讓所有人意外的第一家族!

“陛下賜姓者三,可有擬定?”樗裡尋還是很好奇會給這三者賜下什麼姓氏。

“驃騎營的請求已經擬定,初步定為‘秦’!”太廟令說道。

“秦嗎?”樗裡尋點頭,這是大秦的國號,而驃騎營也有資格繼承這個姓氏。

“這是龜甲卜辭以來最快透過的!”宗正將一塊燒的龜裂發白的龜甲遞到了樗裡尋面前。

龜甲龜裂而慘白,在鬼加上卻是有著一道道裂紋,最終匯聚成了一個秦國大篆的秦字。

也難怪那麼快就能透過,這是天賜之名啊。

“儲存好,這不僅僅是一塊龜甲,而是數萬人鮮血,萬家槁枯換來的!”樗裡尋鄭重的雙手托起,將龜甲遞迴給宗正保管。

“下官明白!”太廟令雙手接過,不敢再像之前那般隨身攜帶了。

接下來的時間,就是宗正府和太廟令根據軍功和各賜姓之族聚集之地推衍姓氏了。

樗裡尋要做的就很簡單了,每天沐浴焚香,坐在太廟玄鳥雕像之下~吃龜苓膏!

沒錯,就是吃龜苓膏,不是每一次龜甲卜辭都能燒出滿意的結果的,所以,秉著不能浪費的原則,這些東西都被哪來做成了百越番禺的美食,龜苓膏!

賜姓的複雜也超出了樗裡尋的預計。

因為這些人來自各地,才匯聚到大軍之中,而賜姓又是軍功累加,所以,這些人必須要聚在一次,成為一族才能立祠。

因此,在宗正府和太廟儀仗到達前,丞相府還要為這些人選擇一處祖地,聚成一寨一族,為其立祠建造屋宇。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