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之輩會產生權利追逐的慾望,而桀驁不馴的大才更不可能忍住被樗裡尋驅趕任職的恥辱,必然拿出輝煌的政績來打臉。

最後的結果都是天下地方穩定,繁榮富庶,對秦國來說只會有百利而無一害。

“但是對大秦來說,百家始終是個繞不過去的坎,你這麼做,能在十年內讓百姓歸心,可是百家和貴族始終是不願意承認秦國的。”韓非繼續說道。

“你們做的一切也只是為後來者,徒做嫁衣!”韓非認真的看著嬴政和樗裡尋說道。

任何一個王朝都可以讓百家信服,唯獨秦不可以,因為秦滅六國,百家並沒有出力,甚至是站在了秦的對立面。

這是百家不能接受的事實,簡單來說,你大秦一統,跟我百家沒有任何關係,豈不是顯得我們很無能,那我們是什麼?還有什麼資格在秦國朝堂立足?

這就是一種自卑者的不滿,尤其是習慣了高高在上,以天下為棋的百家來說,這是一種恥辱,他們無法接受這樣的結果。

“只有敲斷了百家的脊樑骨,在大勢面前不得不低下他們高貴的頭顱,才能讓天下重歸平靜!”韓非嘆道。

這種事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華夏文明之所以璀璨,就是因為百家爭鳴。

可是要天下太平,又不得不把百家的脊樑敲斷,那樣的百家還是百家嗎?

因此,這就是一個無解的死迴圈,即便是韓非和李斯這種治世能臣,也想不出其他的辦法。

樗裡尋看著韓非,不愧是法家集大成者,天下千年不出的大才,居然能看得那麼遠。

漢承秦制,實際上還是遵照著秦的統治,可是百家卻很老實,而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敲斷了百家的脊樑,讓百家不得披上儒家的外衣而自行其道。

儒皮法骨,儒衣道法,各種手段層出不窮。

“那些對你來說還太遠了,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瞭解律法,至於未來,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又會有什麼樣的轉機。”韓非笑著說道。

未來就是因為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才讓人神往不是嗎?

誰也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個不世之材,徹底解決掉百家問題。

樗裡尋點頭,現在說這些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因此,現在他們能做的就是把握當下,跟著韓非好好地學習律法,只有認知了才能去解決問題。

嬴政離開了,只留下樗裡尋跟著韓非學習律法,至於天下有沒有人知道韓非還活著,並不重要。

哪怕是李斯肯定也懷疑韓非還活著,但是韓非不出,李斯也會裝作不知道,免得將事情挑到明面上,對他對嬴政都不是什麼好事。

“自己看!”韓非並沒有教樗裡尋,只是將最初的法家經典丟給樗裡尋去看,自己則是繼續研究者最適合現在秦國的律法。

樗裡尋啞然,這就是你說好的教我?

“不懂法的由來,就想知道現在的法令,你以為你是我啊?”韓非冷笑。

不知道法為何,怎麼可能能理解現行的法律。

不會走就想著跑,那是會出事的。

一個人出事,那也只是個人之事,但是律法一旦出錯,那死的人就不是一兩個了,甚至會導致整個法律體系的崩塌,因此,法不容錯。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