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是戰是降(下)(第2/2頁)
章節報錯
而在場眾人,表情各不相同。
以于志寧、竇幹為首的南下派,俱是興高采烈,各去準備了。只有反對南下的一干人,相互之間,面面相覷,不知發生了什麼。
眾人散後,蘇世長便去尋找薛收。他有些想不明白,昨日他們和于志寧等人還勢均力敵,李世民的態度也是搖擺不定,怎麼短短一夜之間,就下了決定。
通常這種兩派角逐的事情,是需要拉鋸一番,各施本領的,可他們並未出手,就這麼輸了?
聽到蘇世長的問詢,薛收卻是不住地搖頭。
“世長(蘇世長,名遠,字世長)兄啊,秦公其實早就定下了去南寧州的想法,只是還沒有下定決心而已,這次,不過是做了決斷而已。”
蘇世長對於薛收的話,頗為不解。
“世長兄覺得秦公是個什麼樣的人?”
“英風夙發,明有機斷。”
“還有呢?”
“弘雅信義,有度而遲。”
“還有呢?”
“志向遠大,勝而不驕,敗而不餒。”
薛收點點頭, 喟嘆道:“一個志向遠大,勝而不驕,敗而不餒之人,如何甘心放棄手中之權利,到洛陽做一個安樂公呢?”
眼看蘇世長還是有些不明,薛收乃說道:“秦公之所以選擇南下南寧,原因有三。
其一,秦公不願放棄兵權,不甘心投降之後,在大明做一個無權無職的閒人。
其二,願意投降的,皆是我和世長這些世家子弟,在大明有根有落;而堅決抵抗的,是于志寧、竇幹這種關隴子弟,與大明有大仇大怨,若投降大明,必不得重用;而中立一派,多是沒有家世之人。我等三方,唯有我這一方,沒有較多的將領支援。當此之時,武將的重要性遠勝於文官,秦公敢不顧關隴之人的意見,貿然投降?
其三,在秦公看來,關隴之人的可信度已經超過了我們,畢竟面對大明,他們沒法投降,我們卻不然。秦公已經開始防著咱們了,又怎麼可能聽咱們的意思?
我想接下來,秦公可能會有序地解除反對南下諸人的官職和權利,世長要小心。”
蘇世長這才明悟。
此時蘇世長的心中,也泛起無數的波瀾。
“伯褒,那咱們該當如何?就這麼算了。”
薛收搖了搖頭,李世民讓他做益州刺史,解除了他的軍職,就是不希望他插手此事,所以他現在無論做什麼,都是不妥,甚至可能會被李世民認為是不忿。
於是薛收只得說道:“秦公的決心你我都瞭解,不撞南牆不回頭。事已至此,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