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一戰,唐軍大敗,巫山城外的陸寨、水寨盡為明軍摧毀,水師主力,傷亡過半,北岸陸寨,幾乎全軍覆滅。

侯君集本人也受阻於北岸,最後還是水師將其救走,而剩下的唐軍不是被俘,便是跳入滾滾長江之中。

侯君集和秦武通二人率殘兵逃歸巫山,可明軍的主力也紛至沓來。

此時的巫山城無險可守,侯君集乃和秦武通商議,分兵兩路,向白帝城突圍。唐軍在白帝城尚有數千人馬,若是能及時返回,在此構築第二道防線,亦有攔截明軍之可能。

侯君集有些後悔,為什麼不提前在白帝城佈防了。

當然此事也不怪侯君集,他本身就兵力不足,為了禦敵,只能將主力精銳盡壓到巫山一線,自是沒有多餘的力量再管白帝城了。

不過侯君集的想法,並沒有那麼容易實現。

從巫山城往西到白帝城,有一百多里地,不提明軍在後緊追,這一路上,唐軍沒有後勤、沒有補給,甚至連組織都已經混亂,怎麼行軍,光是掉隊的和逃兵都不知道有多少。

而速度更快的是水師,雖然是逆流而上,但畢竟只有六十餘里的水路。

不過唐軍水師後面也有追兵,甚至更多。

為了能攔住唐軍水師,張長遜下令只以艨艟在前,急速穿插,咬緊唐軍水師。

而這些艨艟盡帶著霹靂彈。他們體量狹小,速度輕捷,一旦追上唐軍船隻,便將霹靂彈綁在短矛上,利用床弩射出。

這些霹靂彈數量巨大,密度驚人,集中爆炸起來,有如白日焰火一般。唐軍水師的船隻一旦被追上,就只剩下覆滅了。強犧讀犧

在這種恐怖武器的威懾下,大批潰逃的唐軍船隻,直接嚮明軍投降。

六十里的水路,一路硝煙瀰漫,等到了白帝城附近,唐軍船隻,已經是十不存一。這個時候,秦武通根本不敢下令登城,竟然直接越過白帝城,繼續向上遊逃去。

而明軍則紛紛停船靠岸,在白帝城西北構建防線。

白帝城地處瞿塘峽口長江北岸,白帝山上,東望夔門,南與白鹽山隔江相望,西臨奉節縣城,北倚雞公山,地處長江三峽西端入口,乃入川門戶,兵家必爭之地。

後世的白帝城,因為三峽大壩的修建,已經成了江中一座孤島,但此時他雖然突出於江中,但西北方向,仍有一道窄道和西北面陸上相連。

明軍趕到之後,並不急著攻打白帝城,而是一股腦地往白帝城西北方向趕,修建工事,阻止侯君集部和白帝城的守軍合流。

此時白帝城的守將楊武威,也是李世民的心腹將領。他手中兵力只有兩千人馬,剛開始還敢出城反擊,可眼看著越來越多的明軍在白帝城外登陸,將整座城池圍的水路不通,他也不敢妄動了。

白帝城緊靠長江,本就是水陸部隊聯防的城池,沒有水軍,防禦力便減弱了一半。

楊武威不敢打,明軍便打地更加的從容不迫,等到侯君集從巫山累死累活地趕到白帝城之後,就看的一座被圍的水洩不通的城池和明軍嚴陣以待的工事。

這種情況下,侯君集哪還有勇氣衝破明軍的攔截,或者說他就是入了城,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不過是讓明軍的戰果更加豐厚而已。

於是侯君集直接下令,全軍繞過白帝城,繼續向西突圍,雲安、南浦州、臨州,一直到渝州,上千裡的巴東,總有可以堅守的地方。

不得不說,此時此刻,侯君集的抵抗意志還是堅決的。

但無論是雲安還是南浦州、臨州,他都已經去不得了。

明軍主力在到達白帝城之後,一路圍困白帝城,而另分出一部偏師,趕往梅溪河,在此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