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渝州之戰(上)(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白馬關到嘉州,接近五百里的距離,李世民在山中急行軍八日,終於在十二月十日趕到了龍游城,可是沒等李世民鬆口氣,東線便傳來訊息,被李世民視作未來新都城的戎州竟然丟了。
李淵自入蜀之後,為加強對巴蜀南部的管理,便在南線分設了戎州、瀘州、雅州三總管府。其中李神符擔任瀘州總管,長孫順德擔任雅州總管,盛彥師擔任戎州總管。
三總管都是大將級別,而且兼管蠻族,權利極大。
三總管之中,瀘州因為連線渝州和黔中,雅州因為靠近成都,防備西羌,皆是佈置了重兵屯守。唯有戎州,雖然名義上監管戎州和雋州,地盤最大,但因為重要性不如另外兩地,因此並不受成都重視。
但誰能料到,就是此地,突然成了李世民最後的救命稻草,而且還丟了。
黃維揚自巫山之戰後,兵分四路,其中水軍統帥張長遜和左御衛總管焦方傑二人統領左御衛和水師主力,從南浦州出發,順江南下,攻打渝州。
從南浦州逆流而上,分別是臨州、涪州、渝州和合州。
其中臨州已經被隋軍佔領。
而南面的渝州、涪州、三州,雖號稱三州,但只有七千人馬,由渝州總管權文誕鎮守。
權文誕是大隋廣川縣侯權榮之子,做過房州刺史,也是李世民的近臣。
整個權氏家族,在關隴集團內部,並不顯赫。但權家人一直在巴蜀經營,實力也不差。李唐退守巴蜀之後,權氏家族作為巴蜀一支重要力量,就凸顯出來。自刑部尚書權如久之下,多有顯赫。
權氏家族主要分兩支,一支是千金郡公權景宣之後,包括其子權如久,其孫權弘壽、權萬春、權萬紀等人,另一支是宜昌郡公權超之後,領頭的其孫權文誕。
權氏家族出身天水,也是關西大族,南下巴蜀,其實也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情,畢竟能待在關中政治中心,誰願意來巴蜀這窮山惡水。
權家人不得不南下,因為他們得罪了大隋最炙手可熱的人物衛公黃明遠。
黃明遠跟權氏的仇,要追朔到他的父親黃牽。
當初在江州,害死黃牽的,主要的四個人便是王世積、權武、千金郡公權如章和南陳豫章太守徐澄四人。其中徐澄死於韋洸之手,家族為黃明遠覆滅,王世積、權武都被黃明遠用計除掉,只有權如章死的早,又沒有兒子,這才沒像王世積、權武那般,落個叛亂身死的下場。
也是權氏家族運氣好。
雖然黃明遠動手很隱秘,但天底下哪有永遠藏得住的秘密。權武死後,終於有人把目光放到黃明遠的身上。
雖然黃明遠給權武釘死了罪名,但有些懷疑,並不需要證據。
後來楊廣便隱晦地給黃明遠提到,有些事情,到此為止,該死的都死光了,希望黃明遠不要再動手。
有楊廣的警告,黃明遠也不好再繼續追究。畢竟弄不弄死權氏不是大事,可因此觸怒了楊廣,卻是因小失大。
黃明遠雖然暫時要收手,可權家人卻怕了。
權如章是權景宣的長子,權如久的兄長;而權武是權超的孫子,權文誕的堂兄。
當初黃牽之死,楊廣還鬧騰過一番,所以其中是非曲直,大家都清楚。現在黃明遠有實力報復了,而權氏家族卻一代不如一代,最有影響力的權武還被弄成了投降突厥,權氏能不畏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