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直襲關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都六為了隱匿行蹤,在黃河北岸待了很久。直到泥利可汗攻擊靈州和楊廣大軍在冠軍侯山被圍的訊息傳來之後,楊素調靈州軍主力北上石咀山,原州行軍總管崔弘度北上救援楊廣,原本固若金湯的黃河防線終於出現了疏漏。
長孫晟要靠著兩萬人防守整個關西,不僅要防禦著北面的突厥人,還要防禦西面的吐谷渾人,更要兼顧會州段的黃河防線,根本就捉襟見肘。
都六趁著此時的隋軍已經自亂陣腳,會州隋軍空虛,便從會州烏蘭縣(今靖遠縣東北)以東利用羊皮筏子悄然渡過了黃河。
上岸後的都六馬不停蹄,馬上向東到達高平川水(今寧夏清水河)。
都六這一路是輔軍,其目的便是牽制北上救援的各路隋軍,為步迦可汗殲滅隋軍主力爭取時間。
因為都六所部兵力不足,又是長途突襲,缺乏攻堅武器,所以都六的實力並不足以攻城略地。為了儘可能的深入大隋腹心,動亂大隋的根本,都六所部便繞過城池,專走小路,沿著高平川水,一路向南而去。
都六原本的想法很美好,但事實是有差距的。
雖然都六行軍很隱蔽,但還是在靠近原州以西的地方遇到了巡邏的隋軍。雙方相遇,大戰一觸即發。都六在木硤擊潰了隋軍的堵截部隊,攻破木硤關卡,但行蹤已經暴露。
原州守軍之後立刻分別上報給了秦州的長孫晟和遠在靈州的楊素。
長孫晟得到訊息後大驚,他把重點都放在了西北側,沒想到突厥人竟然悄無聲息的來到原州。
此時的長孫晟受制於手上兵力不足,只能選擇嚴防死守,等待援軍。
長孫晟一邊調集原州部隊集中在蕭關(今寧夏固原東南)一線固守,蕭關即在隴山(今六盤山)山口依險而立,是扼守自涇河方向進入關中的通道。
而長孫晟則親自率軍趕向隴城(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城東部),從側翼防住突厥軍隊的進軍。整個渭河方向山勢較險峻,而涇河方向則相對較為平易。長孫晟思量著自己完全可以憑藉少量的部隊,藉助地形優勢,將突厥人擋在關中以外。到時候,山路險峻,道阻且長,突厥人遠道而來,必能尋機一舉將其擊破。
可事情的發展後來明顯超出了長孫晟的預計。
長孫晟在隴城等了突厥人五日,始終未見突厥人到來的訊息。時間一天天過去,蕭關也沒有戰報送到,這不禁讓長孫晟坐立不安,心亂如麻。
突厥人久候不至,難道因為是被發現了,所以撤回去了;還是蕭關連訊息都來不及傳遞便丟失了。
當然二者都不是,當長孫晟還在隴城、蕭關一線緊縮邊防,加強防禦的時候,都六所部已經繞過隋軍嚴密的防線,進入關中了。
都六大軍從木硤向南,一路越過小隴山(今隴山),直達汧水(今渭河支流千水)西岸,攻破汧源。
岐州西北往日有蕭關防線,穩如泰山,所以汧源一帶的防禦幾乎於無。而且這裡在關中西北角,人煙稀少,通訊不便。因此突厥人來的如此突然,隋朝守軍措不及防,不到一日便丟了汧源城。
此時的都六大軍進入關中平原之後,如猛虎下山一般,一路勢如破竹,連克汧陽(今千陽),兵圍岐州城(今在陝西鳳翔縣)。
岐州雖然治所在雍縣,但防禦重點一直都在雍縣以西的陳倉。岐州被圍後,陳倉的隋軍主力聞訊連忙率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