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後楊廣的威望不升反降,有些像皇帝的新衣被戳破了一樣,所以這些人也敢在楊廣面前放肆。而大勝之際,楊廣也不能因這些小事處置他們,只得在心中生悶氣。

但黃明遠此戰中幾次殺進殺出,到今日眾將無人不服。其實軍人很乾脆,歸根結底,還得憑本事。所以黃明遠的一嗓子威懾力很大,眾人雖然在底下竊竊私語,卻也不敢再有大動作了。

黃明遠退後一步,仍侍立楊廣身旁。

楊廣看著底下中眾人,心中有氣,卻也不發出來,而是大聲說道:“眾將士衝鋒陷陣,浴血奮戰,不計生死,才有今日之勝利。我等在敵人面前,本該同心協力,共赴危難的,可這些人卻冥頑不靈,意圖背叛家國,這是要拿袍澤的腦袋去換前程,原本是罪不容誅的。”

說著楊廣眼中泛著寒光,殺機抖現,底下眾人心中一冷。

“本來查到這些信件,孤可以逐一點對姓名,將叛國之人收而殺之······”說到要殺之,底下那被揍得爹媽都認不出的幾人嚇得更狠了。

“可是,此次我軍十餘萬人大戰突厥主力,為了引誘步迦可汗上鉤,孤率全軍為餌,在冠軍侯山釣住突厥大軍。這個事情並沒有告知全軍,所以突厥人大兵壓境,你們心中恐懼,是可以理解的,但這不是你們投敵叛國的理由。但雖然你們中人有心投敵,最後卻沒人真正倒戈,其罪不容恕,其情卻也可憫。萬軍重重,孤亦深陷重圍,更何況你們呢。”

說著,楊廣一把抱起來那個匣子,拿在手中。

“這個匣子孤發現之後,並沒有開啟,因為孤害怕知道你們中投降的是誰。你們俱為國效力多年,此戰也多有戰功,孤就當你們之前的降書是因為一時失去理智所為,這次孤亦不想再追究此事了。”

這時司馬德勘在眾人前面點起篝火,楊廣拿著匣子走上前,將匣子一把丟進火堆之中。

眾人各自唏噓不已,看著烈火將那個匣子燃盡,再也不可能看出信的痕跡,俱自長舒一口氣。

這時倒黴的就只剩下那幾個站出來的了,剩下僥倖沒出來的,都各自慶幸逃過一劫。底下憤懣的雖然不知道楊廣為什麼這麼做,但也只得接受了。

“這幾人,看在你們知錯能改的事上,每人杖責一百軍棍,以儆效尤,餘事一筆勾銷。”

雖然要被打個半死,但總算逃得一命,這些人也只能哀怨自己沉不住氣,提前跳了出來。雖然逃得性命,但在人前暴露,丟盡了臉面,幾人也知道,恐怕以後的前途盡毀,就是回到大隋,也會被人人喊打了。

但是幾人不知道的是,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楊廣今日此舉只是圖穩住眾人罷了。他為了不食言,短期內也不會再處置這些人,省得有損他的威望。而那些各自抱著僥倖心理,避重就輕的人,卻已經是冥頑不靈,恐怕很快就要遭到楊廣的清洗了。

當然,這是後話。底下的人中,尤其是高階將領,其實關心的是另一件事。

他們聽到楊廣說大軍被圍是楊廣為了誘敵深入而埋下的餌。那些官職卑微的,雖各自心中疑惑,但有些人見軍中大勝,也理所當然接受了。

但元壽和底下的幾個總管卻是明白,這一次怕是黃明遠將潑天的大功讓給了楊廣,才能讓楊廣圓了這個場。無論事情的真相是什麼,恐怕最後,其結果也就是這個樣子了。

而楊廣此次回去,怕是真的要當太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