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此事是好是壞,尚未可知。

忽然,楊廣覺得當初處理南陽的事情自己考慮的有些欠妥。但畢竟此事已覆水難收,無可挽回了,這次北征回來,一定要給黃明遠完婚。

但黃明遠的算計尚不止如此,除掉了元旻,黃明遠對楊勇的絞殺才剛剛開始。

元旻被處死,晉王楊廣擔任西路行軍元帥統軍北上,楊勇一黨以為此事就這麼塵埃落定了。但事情並不是他們想的這麼簡單。

不知是怎麼傳得,很快從宮中傳出一條資訊,太子在聖人生病期間,不僅沒有侍疾,反而大肆宴樂,場面不堪,令人神共憤。

很快,仁壽宮上上下下就都知道了,這事情卻是成了太子楊勇在聖人養病期間,在宮內大興歌舞,與眾女開無遮大會尋歡。這次太子失德觸怒了聖人,引得聖人大開殺戒。

緊接著,另一條傳言也流傳開來。太子楊勇勾結左衛大將軍元旻,企圖趁聖人病重期間發難,控制仁壽宮,扶太子繼位。聖人得知搶先發難,才拿下了太子,處死了元旻。

當然,你要問這事是不是真的,那你去看看太子身邊無端少的宮女、內侍就能知道。

整個流言,弄得甚囂塵上,滿城風雨。但偏偏當事人之一的楊堅就好像不知道一樣,絲毫沒有闢謠。

柳述看在眼裡,急在心頭,偏偏卻無能為力。

很多大臣得知此事,紛紛彈劾太子,楊勇一日三驚,就怕哪天突然從聖人那裡來的內侍是要宣佈廢除太子的旨意的。

很快,在楊廣暗地裡推動下,彈劾太子的奏章就像下起了奏章雨一般。太子之罪,被渲染的罪惡滔天,更有甚者,連突厥人入侵也怪到了太子失德上。

對此楊堅沒有做任何解釋,只是留中不發。這態度更是激起了眾人的勇氣。痛打落水狗,賣好新太子的事情從來不缺人搶著做。

柳述見此心知不妙,但也不枉楊堅重用他一番,如此危急時刻,柳述反而冷靜了下來。壯士斷腕,置之死地而後生。

柳述知道現在楊堅不可能廢太子,萬事不能影響了與突厥的大戰。這次放任只是因為想為以後的廢太子做鋪墊。

既然楊堅想要政局安穩,那柳述偏偏不讓他安穩,無論如何要引著楊堅自己去動手壓制流言。

柳述立刻安排人上書告太子二十四條大罪,什麼把持朝政,禍亂宮闈,謀朝篡位,濫殺無辜,買官賣官······簡直把太子描述的罄竹難書,十惡不赦。

楊堅看得沒有說話,也有些為太子悲哀,這就要趕盡殺絕了嗎?

這個時節,朝廷自己不能亂,他也不能廢太子。楊堅駁斥了眾人,又把過錯推到了元旻身上,總算平息了這場紛爭。

楊廣等人在其中大肆地推波助瀾,企圖透過這些留言讓楊堅廢掉楊勇,但久久不見楊堅的旨意。眾人這才得知黃明遠的厲害,聖人心底不想立刻廢掉太子,無論他們如何做也是沒有真正辦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