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平定河南(下)(第1/2頁)
章節報錯
斛律晟和王辯在譙縣經過一場血戰,終於擊破魏國左長史房彥藻,破除了平定河南最大的阻礙。戰後斛律晟令王辯經略譙郡、汝陰二郡,而自引軍隊向西,攻打汝南、淮安郡。
二郡就是後世的淮西之地(淮西是個地理名詞,在不同時期,位置不同, 北宋之前,淮西一般指河南南部),中國歷史上真正的亂地。這麼說吧,從先秦開始,到後世,葛坡黃巾, 三國兩晉的汝南兵, 唐朝的淮西多叛, 驢騾兵,兩宋的蔡州兵,大別山區等等,從來不缺強兵。
此時這二郡之地,有三個人控制,分別是汝南郡西部的楊仲達,汝南郡和淮安郡大部的楊士林,以及淮安郡西部的田瓚。
這三人皆是迦樓羅王朱粲的部下,後來背叛朱粲,成為了一方豪雄。
之後李密強大,三人便一齊投降了李密,而等到李密敗後,三人又準備投降隋軍。
三人本就是當地豪強出身,重利而不講義,對於三人來說,只要能保住權利, 誰當爹並不重要。
不過三人降書都送出去了,卻遇到了麻煩。隋軍的反應跟他們想象的不一樣。隋軍當然接受他們的投降,但是卻有條件,投降可以,但是要交出軍隊和地盤。
這個打到了三人的軟肋。
對於這群人來說,地盤或許不重要,官職或許也可以接受。但是唯有一點,屬於這群人的逆鱗,那就是軍隊。
可以說軍隊不是爹孃,卻比爹孃都親。軍隊不是老婆,卻比老婆都重要。
讓這群人交出軍隊,幾乎要他們的命。
這群人自己也清楚,他們沒有治國才能,亦沒有顯赫家世。交出軍隊,失去現在的權利地位,只能成為隋軍犄角旮旯的一個小官,一輩子做個小人物,想想都覺得可怕。
所以三人不約而同地選擇拒絕隋軍。
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不過拒絕容易,但在隋軍的打擊下生存下來,卻是困難。
三人雖然自恃實力不弱,但若是想抵抗隋軍, 怕是奢望。
於是三人便計劃合兵一處,尋機擊敗隋軍一陣,再和隋軍談條件。實在不行,就南下投奔梁帝蕭銑,反正不能放棄保命的本錢。
三人之中,楊士林實力最大,話語權也最重,為三人之中的領頭羊。像是田瓚,原本是楊士林的舊部。
此時斛律晟西進,攻打楊仲達的老巢新蔡縣,楊士林便和田瓚二人率部救援。
斛律晟擁兵兩萬多人,頓兵於新蔡城下。
在斛律晟西進之前,黃明遠便去信於他,言“汝南郡兵剽悍,多為動亂之源,需慎之定之。”要求斛律晟要小心打,同時儘可能的安定地方,防止反覆。
匪軍果然強悍,以新蔡城為核心,沿著澺水(河南省上蔡縣以下洪河)佈防。隋軍多次進攻,皆不能破敵。
最後斛律晟無奈,乃命人堵截澺水,決澺水以淹新蔡城。
不得不說,這一招果然狠。雖然現在是冬天,但澺水水量仍是不少。盜匪的陣地在澺水的西岸,滾滾洪水南來,被東岸堤壩所擋,流入西岸,衝破了匪軍的營寨。
而龍驤衛主力則趁機渡河,很快擊潰了對面的敵軍,包圍了新蔡城。
隋軍不過兩萬,二楊和田瓚手中則有三萬多人,但困守城中,為隋軍騎兵所懾,就是不敢應戰。
斛律晟乃命令騎兵向西襲擾二楊腹地,以亂其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