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平定淮北(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大業十二年九月,蔡知運奉命南征淮北。
作為聯盟的老大,左才相屯聚在下邳郡的治所宿豫城,其餘眾人,或是分領各縣,或是依靠左才相立營。
蔡知運第一個目標是東海郡。他很清楚,淮北盜匪戰鬥力強, 流動性更強,他要是主動攻擊,追著左才相打,不知道打到什麼時候,還有可能為敵所趁。
當初董純、薛世雄就是這樣吃得虧。
所以這一仗一開始,就必須攻其必救,逼著盜匪與隋軍決戰。
東海郡治朐山(今江蘇省連雲港市南海州鎮)是杜揚州的地盤,他和好友沈覓敵二人分兵屯兵朐山和沭陽, 經營日久,未必捨得放棄。
而隋軍南下,二人不敵必然會向左才相求援。
這時候不管左才相來不來,都中了隋軍的圈套。若來,蔡知運便是圍點打援,以逸待勞;可若是不來,左才相苦心經營的這個淮北勢力小團體就要崩潰了
大家認你當老大就是希望有事的時候有老大罩著。但老大若是做不到,那要老大幹什麼。
為此,蔡知運還讓滕縣的黃明儀派兵攻打蘭陵的盧公暹。
你要來救,便落入隋軍的圈套。若是不來,隋軍也可從容將這些小盜匪給殲滅。
隋軍就是要逼著左才相做決斷,甚至是分開救援。
右武侯衛主力先取了臨沂南面的郯城,然後直插沭陽城。
沭陽的位置很特殊,在朐山和宿豫之間,是沈覓敵的老巢。
隋軍主力萬餘,直趨城下, 沈覓敵野戰中不敵,立刻退守縣城, 而隋軍則趁機包圍了沭陽。
之前左才相曾要求眾人,不要和隋軍野戰,更不能死戰,對於城池該放棄便放棄,絕不可留戀。要發揮他們的長處,而非以短擊長。
不得不說,左才相的計劃絕對是個良方,可是這東西不是光說就成的,尤其是左才相也不可能具體干涉各人事務。畢竟經營良久的老巢,大家都安下尾,有了家,誰能說捨棄就捨棄。
沈覓敵眼看不敵,便分別派人向左才相和杜揚州二人求救。
左才相是老大,而杜揚州是他的結拜兄弟。二人相互依存,才在小聯盟中佔據一定的話語權。
杜揚州聽聞沈覓敵有難,立刻率兵南下支援。
而此時左才相就有些為難了。
左才相不願意去救沈覓敵。一方面他的主力還在下邳郡內和薛萬淑來回拉扯,力有不逮。薛家兄弟勇猛善戰,不必他們老子差。
另一方面,左才相很生氣沈覓敵不聽他的話,最終被隋軍包圍。
聽說南下的隋軍實力不弱, 他若是北上救援沭陽, 損失定然不小。
自從利用游擊戰術擊敗了薛世雄之後,左才相彷彿開啟了任督二脈。他放棄了與隋軍主力決戰的想法,四處遊擊,流動作戰,官軍皆不能勝之。
而且蘭陵的盧公暹也在求援。
這時長孫雲卻是勸他,再是惱恨沈覓敵,該出兵還是得出兵。畢竟他是淮北小聯盟的盟主,大家名義上都聽他的。這次一旦見死不救,怕是以後這個聯盟就要散了。
當然長孫雲計劃的也不是白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