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的局面,對於楊侗來說,再繼續掙扎,沒有多大意義。與其因此惡了黃明遠,倒不如主動投降,最起碼也能指望衛公看在其父的名義上,留他一命。

於是楊侗便偷偷將這個想法告訴了身邊的郭文懿,希望郭文懿能夠出使河北,以洛陽一城換他一個平安。

但楊侗卻不知道,他這麼想,郭文懿卻未必這麼想。

說到底,郭文懿只是一個出身不高,能力也一般的人,不過是藉著越王楊侗老師的身份,才從一個小人物成了洛陽城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但實際上若離了越王楊侗,或者是楊侗這個洛陽小朝廷名義之主的身份,他什麼也不是。

若是洛陽小朝廷投降,像元文都可能會給個宰相,而他郭文懿怕是連個一郡太守也未必混的上。

這樣的結果,是郭文懿這個初掌大權的人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郭文懿急切地反對投降黃明遠。

雖然洛陽現在的局勢很差,但當初李密這麼厲害,不是也沒有攻破洛陽城,萬一他們能守住城池,擋住黃明遠呢?

郭文懿立刻和心腹趙長文商議此事,但二人既無兵權,也無可倚重之人,最後不得不承認,對於這件事,他們什麼也做不了,還得找洛陽城內的二號人物,元文都。

此時元文都也快讓盧楚給洗腦了。

當日風波之後,盧楚便建議元文都,對王世充動手。

現在王世充擺明了想重投黃明遠。若他只是一個文官,那沒什麼影響。可王世充屯兵城中,擁兵萬餘,乃是城中一支重要的力量。

這個關鍵的時候,若是讓王世充開啟城門,迎黃明遠所部入城,那一切全完了。

為防生變,先拿下王世充,然後奪了其兵權,才能穩妥。

元文都剛開始並沒有被說動。

當然並不是元文都對王世充有什麼好的看法,而是說到底王世充有萬餘兵馬,一旦輕動,搞不好,就會生亂。

盧楚不考慮這些,但元文都不能不考慮。

盧楚眼看元文都有些猶豫,乾著急卻沒有辦法。

這日盧楚來見元文都,告知王世充部兵馬調動頻繁,再等下去,要防止其會鋌而走險。

元文都也擔了心。

這時郭文懿和趙長文二人匆匆來見。

二人當然沒有準備直接告訴元文都越王要投降,那樣搞不好元文都也跟著降了。以元文都的性格,沒有越王,他怕是沒有抵抗的勇氣。所以二人詐稱越王楊侗希望元文都做好抵抗黃明遠出兵的準備,實在不行,就再次向天下發布勤王之令,以討伐黃明遠。

兩個傢伙,倒是不怕因此而亂了天下。

元文都本就有些為盧楚說動,再見到郭文懿和趙長文,也下定了決心。

既然要抵抗黃明遠,那勢必要先清理黃明遠在城中的釘子。而王世充此賊,不除也得除了。

四人待在元文都府中,元文都又命人召段達,商議對付王世充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