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兄弟鬩牆(第1/2頁)
章節報錯
明軍在川北打得正酣,而在成都鏖戰的李建成、李元吉兄弟,此時打得更加激烈。你來我往,都快打出狗腦子了。
當然李建成是不想打的,可惜李元吉根本不給他選擇的機會。
李元吉高舉著“為父報仇,奉天討逆”的旗幟,直接將李建成給逼到了牆角處。弒父一頂大帽子扣下來,李建成就是想投降都沒有機會。
就是真降了,李建成也活不了。
李元吉陰毒,李建成也發了狠。雖然當日太極殿的情況,已經沒人再知曉,可是王珪身死,李密逃走,李建成就有理由相信,一切都是李元吉和李密二人策劃的一場陰謀,就是二人利用自己來發動兵變,然後再將弒父篡位的帽子扣到自己的頭上。
後知後覺的李建成越想越覺得自己這個四弟的陰毒,將父親、兄長都算計進來,比豺狼、毒蛇還要惡毒啊。
李建成已經相信,父親就是李元吉和李密所害的。
於是李建成也不和李元吉再囉嗦,直接派兵平叛。在李建成看來,只要拿下李元吉和李密二人,將二人的陰謀公之於眾,就能還自己一個清白。
李建成就要一個清白。
否則一頂弒父的大帽子壓在頭上,他別說坐穩唐王這個位置,想太太平平的活命,都不容易。
出兵平叛,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主要便是李建成身邊,無人可用。
按道理來說,李建成親自領兵,最是合適。而且李建成本人的能力,也遠超李元吉,他本人領兵,也易於破敵。
可問題是李建成現在不能離開成都。
此時的成都,雖然表面上還算平靜,但只是因為李建成掌握了軍隊,壓制做所有人。可私底下的陰謀者,不知道有多少。
李建成本來就威望不足,再加上弒父的名頭,有幾個人願意效忠於他。
猶豫之下,李建成只能以李瑰為右衛大將軍,統領城中一萬五千人馬,征討雒縣。
李瑰跟李建成是一條繩上是螞蚱,他和李建成一樣,身上揹著弒君的名頭,也是李元吉討伐的人物,所以李瑰本人是絕不可能投降李元吉的。
而且若想洗刷這個罪名,李瑰也非得盡力平叛。
當然二人的關係很脆弱,李建成也並不完全信任李瑰,畢竟李瑰之前也是背叛了李淵。而且李瑰年紀尚輕,單論能力,未必及得上李密。
於是李建成又任命劉文靜為長史,馮立為副將,雷永吉、孫達二人為裨將,以制約李瑰。
李瑰底下將領都是李建成的人,料想也翻不出花來。而且有劉文靜左助,破賊的成功率也大了不少。
而此時李元吉也集中了綿州的上萬人馬,在雒城布好了架勢,等著李建成前來。
其實李元吉的口號喊得不錯,可惜他的名聲實在太差,以至於在雒城起兵之後,除了綿州和雒城的上萬人追隨,其餘之地響應者並不多。
川北諸鎮,都傾向於李建成,沒人願意跟著殘暴不仁的李元吉。
也就是弒父的名頭太大,眾人對李建成也有所懷疑,而且北面有明軍主力的威脅,川北諸軍都將目光緊盯著明軍,不敢輕動。
否則各路唐軍齊上,早就將李元吉剿滅了。
李元吉在雒城立旗之後,便有心向成都進軍,但為李密所阻。
李密認為其部實力不足,貿然攻打成都,得勝的把握不大,不若堅守雒城,擊敗李建成部之後,再反攻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