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在陽安關的黃明遼也接到了陳聚的信。

對於這個訊息,黃明遼感覺雖是意料之外,但也是情理之中。黃明遼和李神通直接相處過,也交過手,太瞭解此人的能力和節操了。

既克利州,黃明遼乃命令二十九軍南下,屯守義城郡(利州)。

而明軍主力,則暫停往劍閣方向進擊。

一方面黃明遼這一路,本來是先打興州的,只是計劃不如變化快,所以先取陽安關,又陰差陽錯地佔領了利州。

可是明軍到現在實際上是孤軍深入,身後尚有任瑰、李襲譽、陳演壽三支部隊。不擊敗此三部,後方始終不穩。

而另一方面,黃明遼也不想因為自己的出現,影響到目前李建成、李元吉兄弟二人的戰鬥。

而且白帝城傳來訊息,李世民已經打出征討李建成的旗號,率部西進,整個川中,完全亂了起來。

這時候明軍突進的太快,容易緩和幾家矛盾,讓他們一致對外。

黃明遼遂決定主力稍微修整之後,南下屯兵義城郡,居中排程。

同時,黃明遼又分出三部偏師,命段綸率三十一軍北上順政,與張文遠部合圍鳳州的任瑰;命焦方威率漢中軍,向東攻打巴州的李瑊,走米倉道入蜀;命李客師率領四十五軍,逆白龍江而上,配合隴南的翟長孫、長孫安業,攻打武州的李襲譽。

安排完三路偏師,明軍主力就地修整,而黃明遼則派人給李神通送去了勸降信。不管怎麼說, 二人也是豐州老相識。

在給李神通的信中,黃明遼寫的很誠懇。

回顧了一下雙方在豐州的經歷,雖然李神通在豐州並沒有什麼美好回憶。並表示只要李神通願意投降,豐州老兄弟還是願意接納他的。

豐州人不騙豐州人。

眾人都覺得黃明遼這封信沒多大用,李神通畢竟是李唐宗室,守著劍閣,怎麼可能投降。

但黃明遼卻是笑道:“李幼良不也是李唐宗親,可關鍵時候,照應將長安獻給我軍,捅了李淵一刀子。這李神通我還真瞭解,那就不是一個能捨生取義的人。”

果不出黃明遼的預料,

李神通守著劍閣,是一日三驚。

待李神通拿到黃明遼的信,心裡還真是複雜起來。他沒想到十幾年前一段不怎麼美好的記憶,現在卻可能發揮巨大的作用。

對於投降,李神通之前沒想過,可時至今日,並不是一個不能提的事情。

李淵身死,幾個兒子,相互攻殺,整個李氏,已經完全分崩離析,到了這種地步,還真的有必要再為了一個不可能的理想,讓整個李氏家族滅亡。

李神通不知道。

理想已經不敢再提了,現在只談現實。李神通亦有子女、妻妾,他明白若是自己敗亡之後這些人將要面對的命運。

李神通不想讓家人受難,更重要的是,他還沒活夠,他還不想死啊。

李神通將黃明遼給他的信放下,拿起,再放下,再拿起,最後李神通無奈地嘆了一口氣,坐在那裡,悵然若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