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拼命,明軍亦奮勇,所以雙方的戰鬥從一開始便進入到白熱化。

此時馬三寶帶隊衝鋒,敢在最前面,而梁周也一馬當先,二人竟然出奇地出現在一地。

馬三寶在上面,能夠清楚地看到梁周,他知道若是能夠斬殺敵將,必能士氣大振,因此提著長矛就衝了上去。

梁周並未發現對方,馬三寶一矛戳來,梁周才感覺到危險,急忙閃躲,卻是晚了,被對方直接刺中腋下。

也是梁周運氣好,穿了整整三層甲,這長矛就插到第二層和第三層甲之間。

馬三寶見刺中對方,便抽矛再刺,沒想到對方甲胃緊密,馬三寶一用力,卻沒有將長矛抽出。

就這一瞬的功夫,梁周已經反應過來,用胳膊狠狠地夾住長矛,另一隻手便拿著長槊向對方刺去。

馬三寶忙躲,梁週一矛刺中馬三寶身旁一個唐兵,或許是因為太用力,這長槊透體,而梁周也直接脫手。

梁周也顧不得這些,便跟馬三寶奪這把長矛。

一個要抽,一個要拽,兩相較力,只見嬰兒小臂粗的長矛,竟然被二人直接折斷。

兩人一愣神。

這時又立刻拿著半截斷矛,打了起來。

此時二人都在馬下,各持一截短矛,打得昏天黑地,也沒有章法,周邊之人都看待了。

過了一會,二人的親兵各自上前,護住主將,這才分開了二人。

這一仗從天明打到天黑,雙方皆是傷亡慘重,馬三寶受傷十餘處,始終是死戰不退。到最後雙方也沒有分出勝負。

激戰一日,黃明遼也見識到唐軍精銳部隊的戰鬥力和意志力,始覺這場伐蜀之戰,並不好打。

再之後,黃明遼以萬人為單位,輪流進攻雞冠隘,以消耗唐軍的實力。

明軍日夜攻打,不眠不休,果然逼得雞冠隘中的唐軍疲於應付,士氣大降。如此打到第五日,唐軍已經傷亡過半,眼看就撐不住了。

馬三寶也清楚仗打到這種程度,已經不是單靠意志就能取勝的,於是命人點燃了雞冠山上的烽火,通知柴紹出擊。

柴紹率領萬餘人馬,從陽安關出擊,一路前進到黑水方向設伏。沿著黑水河而進,可迂迴至金牛道的主道上,攻擊明軍的後方,這也是柴紹對這個計劃有一定的把握的重要原因。

柴紹在山中等了數日,終於等到雞公山的烽火。

見此烽火,柴紹立刻下令,全軍出擊。他以大將領隴州刺史房當樹率三千人馬出擊東菜園,襲擊明軍側後方,斷明軍後路;驃騎將軍柴用率部三千,攻打水嶺,截擊明軍中軍;驃騎將軍李寶言率軍三千,前往龍泉頭,襲擊明軍前隊,而柴紹本人,則率領三千本部,馬不停蹄地向雞冠山趕來。

唐軍分四路出擊,意圖將明軍主力完全殲滅在狹窄的金牛道上。

不得不說,打頭,掐腰,擊尾是擊破一字長蛇陣最好的辦法,而明軍受地形所限,擺成一列,正好是一字長蛇陣的形態,還沒法前後照應。

若是唐軍運氣好,還真有擊破明軍主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