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遷都(第1/2頁)
章節報錯
四月十五日,大朝會。
自翻過年後,楊廣已經很久不上朝了,就連朔望的大朝會都幾乎不參加,大小政務悉由虞世基決之。虞世基也趁機親黨憑之,鬻官賣獄,賄賂公行,其門如市。
連小心翼翼的虞世基,膽子都大了。
群臣的表奏有偏離違背皇帝旨意的,他都屏棄不報;鞫獄用法,大多引用嚴峻苛細的條文,刻意詆譭;凡是論功行賞,則極力抑制貶低。
於是朝堂之上,皆是敢怒不敢言。
眾人以為楊廣這次上朝,只是興致來了,可沒想到楊廣一上來就給眾人放了一顆衛星。
遷都丹陽。
丹陽,也就是南朝都城建康,其郡為丹陽郡。名建康城者,如同河南郡下的洛陽城,京兆郡下的大興城一般。
不過陳朝滅亡後,隋文帝楊堅欲斷絕江南王氣,便下令將建康城夷為平地,摧毀六朝宮苑,在石頭城置蔣州。大業三年州改郡時,蔣州改名丹陽郡。
聽聞此議,眾人皆是譁然。原本天子長期待在江都,但至少都城還在長安和洛陽,所有人都還想著有一天天子想明白了,便會返回關中。今天子欲遷都丹陽,偏安江東,眾人連最後的希望都沒有了。
不過這麼重大的事,卻沒人說話。
滿朝的文武,也知道楊廣的德性,這兩年進諫的,有幾個有好下場,因此多數皆是沉默不說話。
倒是虞世基站了出來,稱頌道:“天子聖明,遷都之舉,實乃恢宏大禹之功績,百姓會勒石建碑以歌頌聖人!”
這大隋遷都丹陽,往後就是江南的大隋了。
其餘有不少人,多是虞世基的黨羽,因此跟在虞世基身後,紛紛出言,倒顯得遷都一事,眾望所歸了一般。
這時左侯衛大將軍趙才,實在按捺不住心中怒氣,站出來說道:“大事皆壞在汝等身上,當前百姓窮困,府庫空虛,盜賊蜂起,禁令不行,國家已經到了危亡之機。爾等身為朝中重臣,不進諫天子,掃除奸兇,反而一再矇蔽天子,滿足私慾,致使國事一再敗壞,爾等可還有良心?”
此時趙才又看向楊廣,帶著顫抖的聲音說道:“聖人,自古以來,得中原者得天下,丹陽乃是偏安,關中方為正統。煌煌漢祚,哪有遷都江南而興盛的。大隋不能遷都,否則就失了正統,社稷難存啊。”
趙才已經年過七十,鬚髮皆白,在朝堂之上,高聲斥罵虞世基一眾,又苦勸天子,讓人為之淚流。
對於趙才這種忠於天子之人,遷都之事,才是真的心痛。
換了一年前的楊廣,對於今日的趙才,可能貶黜,最不濟也得攆出去。但經過一年醉生夢死的日子,楊廣已經不是當初的楊廣。
所以面對趙才的忠良之言,楊廣知道他是對的,又改不了,只得沉默應對。
眼看楊廣不答話,趙才嘆息一聲,竟然下殿離去。
四周也沒人為趙才說話,這時門下錄事李桐客實在看不過去了,便說道:“江東地勢低窪,氣候潮溼,環境惡劣,地域狹小,對內要奉養朝廷,對外要供奉三軍,民不堪命,恐亦將散亂耳。”
趙才地位高,影響力大,連天子都敬三分,虞世基也不好攻訐,但一個小小的門下錄事,虞世基就無需放在眼中。
於是立刻便有虞世基的黨羽站出來攻訐李桐客“誹謗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