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親弟弟,黃明遼以從定漠北、定西域、關中軍功封魏王,食一萬兩千石;黃明襄以定江南之功封趙王,食九千石;黃明瑜沒什麼功勞,只被封為陳郡王。

十幾個堂弟,黃明聰以定嶺南、天南軍功和繼承父爵封韓王,食九千石;黃明禎以從定漠北、遼東軍功,父子同封燕王,食一萬石;黃明離以從定吐谷渾、遼東軍功封彭城郡王;黃明溥以從定河北、關中軍功封平原郡王;黃明信以從定遼東、河南、荊襄軍功封汝南郡王;黃明儀以從定青兗軍功和妻子李鳳陽軍功封廬江郡王;其餘都是國公了。

宗室之中,黃明徵以從定漠北、關中軍功封北地郡王;黃明誠以從定漠北、西域軍功封奉恩王;黃明俊以保障海運之功封東海郡王;還有堂叔黃沉、黃安得封上國公,堂兄弟黃明持、黃明述、黃明徐得封鎮國公。

但總得來說,除了因軍功獲爵以外,多數人的封爵並不高。

黃明遠對宗室的要求很高。

唐朝天寶年間是宗室的分水嶺。安史之亂前,宗室地位崇高,權利極大,但非正常死亡率亦高。一口氣殺幾十個宗室的情況比比皆是。尤其是南北朝,幾乎是不當皇帝就是死。而安史之亂後,宗室地位大幅度降低,權利幾至於零。當然生命權倒是得以保障,非正常死亡的比例也降到最低。

黃明遠當然不會屠戮宗室,但也不希望養豬。

存在便要有用。

所以黃明遠專門將宗正寺升級為大宗正院,置大宗正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

大宗正院除了管理宗籍,最重要的便是宗學和宗考。

黃明遠專門設立了男、女宗學。從預科開始, 然後是小學、中學到大學,每級三年,六歲入學,十六歲才能畢業,參加宗考。

按照黃明遠要求的,以後所有宗室都要上宗學,要想封爵,需要宗考透過,而宗考不過的,這爵位就不要想了,在宗學裡繼續留級吧,反正是考過為止

在黃明遠看來,能透過宗考,獲得爵位的,最差也能任事。

一般親王除嫡長子以外的嫡子封為輔國公,庶子封為奉國公。每個人大體有三次封爵的機會,考核透過一次,結婚晉一次,父親死了晉一次。所以普通嫡子也就能封個上國公,而庶子也就封個鎮國公的。

其餘爵位也是這種模式,基本上比父親的爵位低三到四級。而大明的宗室爵一共只有十四級,所以宗室子孫若是不求上進,過個三四代,也就成了普通人。

在黃明遠看來,宗室是國之根本,一定要用淘汰制,讓所有宗室都產生危機意識。

別的不說,就看看歷史上明清兩朝的宗室,簡直天上地下。

明朝把宗室當豬養,明末幾十萬宗室,沒幾個有用的,直接成了起義軍的運輸大隊長。像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為什麼突然間就起勢了,就是靠著一殺福王,一殺襄王,吃的盆滿缽滿,實力瞬間提升了數倍。而明末稱帝的宗室亦不少,除了隆武帝還像點樣子,其他沒一個靠譜的。

再看看清朝宗室,不提開國,平三藩有嶽樂、傑書、勒爾綿、傅喇塔,平準格爾有福全、福彭,再加上總攬國事的胤祥、奕?,甚至到了滅亡時,仍有載澤、良弼等人苦心經營。

這才是真正的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