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年號與國都(第1/2頁)
章節報錯
既定了國號,接下來便是年號。
與國號相比,年號的爭議就少了許多。畢竟這個時代,年號不是固定的,只要願意,就可以換。比如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夫妻二人,前者用了十四個年號,後者用了十八個年號,甚至有總章、調露、如意、萬歲通天、長壽、神功、久視、大足這種奇葩年號。尤其是武則天,在位不到二十一年,一共換了十八個年號,平均每個不到十四個月,偏遠之地,往往是舊年號還沒開始用,新年號又來了,簡直是一朵奇葩。
(瞭解歷史就會發現,這兩口子,各種奇葩事蹟、想法,簡直了。)
眾人給黃明遠提了四個年號備選,分別是“貞觀”、“武德”和“大同”和“開明”。這四個年號也有意思。
“武德”者,武者之德也,意思是要黃明遠講究武者之德。支援此年號的多是隋朝降臣,關隴勳貴,他們希望黃明遠當了皇帝之後,對他們講武德。
“貞觀”取自《易經·繫辭下》“天地之道,貞觀者也”。這兩字表示天地之道,也就是天地間萬事萬物的發展是有其一定的客觀規律的,這個規律就是“正”。這是一群讀書人的意思,希望黃明遠能立身之正。
“大同”者,就是大道了,也是古往今來追求的理想社會。而且大同與大同鎮相似,為豐州派系所喜。
“開明”的意思也很好理解,開放而通達。這是關東世家支援的年號,希望黃明遠對他們能開明一些。
不得不說,大家的訴求都很強烈。
其實四個年號黃明遠都還喜歡。不過武德太獨,貞觀太文,大同太大,開明太俗,用哪一個,都會讓人對黃明遠的政治理念有想法。
最後還是多方考量之後,定下了一個“安康”。
安康者,安寧之康健也,也算是黃明遠對天下的一個期望。
定了年號,最後便是國都。
國都本應該是一個爭議很大的問題,畢竟國號都爭得急赤白咧,各不相讓,到了國都,不更得打出狗腦子。
但其實真到了確定時,反而爭議沒那麼大。
國號可以隨便選,說到底不國一個字。但國都若是選錯了,將是貽害萬年之事。看看北宋定都開封,一百多年就沒有安穩過。
其實當今天下,能做國都的,就只有兩個地方,一個是長安,另一個便是洛陽。頂多在黃明遠這裡再加一個信都。
倒是後世有名的南京、北京,根本沒人提。天下的中心在中原,誰會將國都定在這兩個邊邊角角之地。
不過長安、洛陽、信都三地,其實爭議也不大。
地理位置肯定是長安最好,但長安最大的問題是糧食,江淮的糧食轉運到長安,實在是困難。
而且這次爭奪天下,關中是失敗的一方,就是黃明遠想定都長安,大家也不會允許。
至於信都,其實支持者不少,而且他是臨時首都,又在河北腹地。關東世家挺希望新朝將首都建在此處。
但信都有一個最大的問題,他四面無險,而河北又太大,一旦生亂,旦夕之間,便可至信都城下。
最後還是決定以洛陽為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