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攻蜀前的準備,到了四月中旬,嶺南送來訊息,位於交趾的黃明聰已全取嶺南。

狡兔三窟,黃明遠定下的天南這一窟在天下動亂之後,從未忽視過這裡。

黃明聰原為日南郡太守,後來又兼領交趾三郡討捕大使,加上擔任九真郡太守的沈映和交趾令的崔仁翰,整個交趾三郡的軍政大權,早就完全掌握在黃明聰的手中。

楊廣要折騰的事太多,根本顧不得南面的事,因此整個交趾,黃明聰幾如土皇帝一般,大權獨攬。

控制交趾三郡後,黃明聰積極擴張,盡取沿海平原之地,在日南郡之南重設了九德郡。

不過交趾之地,山脈縱向而列,使得適合耕種的平原之地極其狹長,並不利於擴張。此時黃明聰尚沒有深入中南半島擴張的實力,而且經營中南半島,最重要的貿易和糧食,是香料、珠寶,江南大片的山區都沒有開發,沒人會把有限的精力放在開發中南半島的山地。

於是黃明遠一邊經營交趾四郡的平原,又著重經營瀾滄三角洲一帶。而隨著天南體系的建立,大隋對整個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擁有了宗主權,黃明遠在中南地區的發展也進入新階段。

整整十年的時間,大隋利用最惠國待遇,控制了各國的關稅;壟斷了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九成的航運與貿易;劃了三十多塊租借地;還在瀾滄水三角洲設定了伏波(紀念東漢伏波將軍馬援)、龍驤(紀念南朝宋龍驤將軍檀和之)、盧公(紀念隋盧國公劉方)三郡,又在馬六甲海峽以北設月港郡,馬六甲海峽以南設南涯郡,使大隋直接控制之地擴大了千里。

可以說黃明聰經營天南之地十幾年,徹底將這塊南方明珠收入囊中。

之後雖然天下大亂,但黃明遠一直沒敢讓黃明聰動。天下越亂,人心越亂,大隋和南洋諸國的關係,也可能隨之發生改變。

而天南之地,關係到黃明遠的糧食供應。

黃明遠憑什麼屢屢調動十多萬大軍出征,又是漠北,又是白山黑水,又是河東、關中,靠的就是天南之糧。

天南決不能亂。

直到大業十二年五月份,楊廣去世,嶺南之地的動亂也此起彼伏,大批嶺南的豪族大宗開始據地自守,漢民、番民你來我往,嚴重威脅到交趾的安全,甚至是大隋對於中南半島、南洋群島諸國的影響力。

天南秩序憑什麼建立,固然有黃明聰先滅林邑,後敗真臘,兵鋒所過,無人能敵,是天南最強勢力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中原王朝的影響力和威懾。真要是中南半島和南洋群島的各國聯合起來反抗大隋,黃明聰哪有實力能壓制住這數十國。

隨著嶺南動亂越來越嚴重,真臘、扶南兩國也野心漸長。兩國各自休養了十多年,實力也有所回升。

而大隋拉著小國壓制兩國,早就引得兩國不滿。

尤其是真臘國,早就想吞併扶南,擴充實力,可又受到大隋的約束,不能動手,暗地裡對大隋的不滿已經到了敵視的地步。

這些年真臘國蠢蠢欲動,一有機會,就想和大隋掰腕子。

黃明聰眼看局勢將亂,他知道自己沒有那麼大的力量對抗兩國。而且交趾四郡和瀾滄水三郡還彼此分割,一旦兩國分別攻打兩地,隋軍更會顧此失彼。

七郡本身不重要,關鍵是不能影響了往北方運糧。

於是黃明聰決定,在兩國出手之前先打亂對方的動作,搶先發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