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若懷廣往南去了,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離開沒多久,一支唐軍狼狽地逃回了長沙,直言是李琛敗兵,拼命才突出重圍。

此時因為賀若懷廣帶唐軍主力救援,各處守軍都換成梁軍降兵。

這些梁軍降兵可不敢得罪唐軍老爺。雖然心中暗喜,但也不敢不給他們開啟城門。

而在城門開啟的那一瞬,在敗兵之中的張冠之忽然張弓搭箭,射死降兵領頭的將領,高呼著“殺賊”,衝入長沙城去。

隋軍負責長沙方向的是六十二軍的陳景宗。原本按照計劃,陳景宗部只需要將賀若懷廣誘出,然後尾追其後,和主力合擊其軍便可。

不過陳景宗眼看城中守軍不多,突發奇想,派張冠之奇襲長沙,沒想到竟得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眼看隋軍入城,一眾梁軍降兵毫不抵抗,在大將楊君茂的帶領下,盡向隋軍投降。

素來受賀若懷廣輕視的楊君茂,這一次終於讓賀若懷廣的傲慢無禮付出了代價。若是賀若懷廣知曉,不知道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的惡劣態度。

梁軍降兵這些日子受夠了唐軍的氣,很多人不僅投降,還拿起武器向唐軍殺去,有仇的報仇,有怨的報怨。

城中唐軍不過五百人,在內外夾攻下,很快覆滅。

而此時賀若懷廣尚不知道長沙城的情況,或者根本顧不上長沙城的安危了,他本人在離著長沙城不到四十里的昭山徑遭遇到隋軍的伏擊。

昭山徑這個地方,左側為銅錢坡,右側是昭山,中間一道窄路,而再往西是湘水,山河嶺道,擺的滿滿當當的,可謂是緊鑼密鼓之地。

歐彥將江州郡兵的主力放在了此處。

賀若懷廣急著救援李琛,哪顧得上管周圍的環境,於是進入此地,立刻被四面夾擊。

等到賀若懷廣發現遭遇埋伏,急往後撤,根本來不及。

此時陳景宗也率領六十二軍從後趕到,從北向南發起猛攻。

昭山徑北面是條小河,河上有橋,可通人。陳景宗提前在此埋伏了一營,早在賀若懷廣過去之後,便斷了此橋。

一道不寬的小河,就此成了唐軍不可逾越的天塹。

在隋軍的猛烈攻擊下,當日下午,唐軍全軍覆沒,賀若懷廣亦死於亂軍之中。

既破賀若懷廣,隋軍也不停歇,陳景宗即率六十二軍主力北上趕往長沙城。光張冠之一營,可沒有威懾這麼多降兵。

而歐彥則再次反身南下,向李琛發起最後的攻擊。

隋軍連續進行,數日之間,急行數百里,也就是江南的山民,練就了一副鐵腳板,換了別的部隊,還真不行。

歐彥返回六十一軍大營,此時李琛已經構築好工事,滿懷信心地等著賀若懷廣的救援。

歐彥當然不會去撞李琛的大營,雖然在他看來,那大營雖不堪一擊,但他是不會去付出那些無謂的傷亡。

為了擾亂唐軍的軍心,歐彥便讓人將賀若懷廣的腦袋送給了李琛。

賀若懷廣的腦袋如在三九天再給人頭上倒一盆冰水一般,直澆的人透心涼。李琛看著這腦袋,啞然失語,久久不能平靜。

賀若懷廣身死,長沙的情況,也就不用多想了。

沒了援軍,李琛再不敢留在此地堅守,他本就糧食不多,再守下去就得活活餓死。

正面突圍是不可能的,於是李琛決定泅渡湘水。

可李琛很快發現,在湘水的西岸,有大隊的隋軍騎兵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