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了便要把這些降將全殺光了,這肯定是不妥,降軍還不得全反了,但是不信,這裡面定然有漏網之魚。

李道宗左右為難,卻不敢輕易動手,唯恐將這群降兵降將給逼反了,那麻煩就大了。

而此時梁軍降兵之中隋軍的間諜也不消停,各種流言蜚語,四處傳播。他們故意讓李道宗收到各種訊息,又故意讓眾人知道李道宗收到各種訊息,反正是怎麼挑撥離間,怎麼製造混亂怎麼來,唯恐這些人的心安穩住了。

不知道何時傳出訊息,原梁軍降軍之中的將領多私通隋軍,李道宗準備徹底殺光這些降兵,以防出現意外。

殺光一支部隊,本來這種事想想就知道不可能,李道宗又不是傻子,不可能自廢武功。可中下層將領,本來就沒有多少判斷力,又容易受到蠱惑,流言聽多了,自然便信了。

一些將領,更是害怕的很,不管是心裡有鬼沒鬼,都擔心為李道宗所害,更有人因此稱病連李道宗的議事會議都不去了。

然而這更加深了李道宗對他們的懷疑。

這時軍中將領衛孝節建議李道宗,既然這群梁軍降兵動盪不安,不若暫時收繳這群人的兵器,等戰時再行發放,以防有人作亂。

李道宗聽了,當即便不同意。他很清楚,若是真這麼做,將會使得李唐和梁軍降兵的矛盾進一步加深,往後再想彌合,那就難了。

不過唐儉聽了卻是覺得有些道理。

唐儉還建議,這種事不能讓唐軍去做,而是讓新招募計程車兵去做,打壓一股,拉一股,既讓這群降兵將仇恨轉移到新招募計程車兵身上,還能收新招募計程車兵的心。

城中唐軍只有八千,降兵亦有八千人左右,新招募計程車兵也近萬人。 在唐儉看來,唐軍太少,一旦對方兩股力量合流,則唐軍很難控制局面。而且想盡收這一萬多荊襄人士的心並沒有那麼容易,倒不如集中拉攏新招募之兵。這樣唐軍便能以多壓少,有絕對的實力壓制降兵。

看李道宗還在猶豫,唐儉便建議道:“越是想面面俱到,越是可能一樣也得不到。這群降兵擺明了不可信了,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

就在這時,荊州長史李鳳起來報,城中梁軍舊將劉然準備帶人造反,幸得唐軍發現及時,在劉然發難之前便將其制住,這才沒有引起大的波動。

李道宗聽得,頭皮都有些發麻。

劉然雖只是個降將,可不是一般人。他是西梁尚書僕射劉盈的第三子,原本在巴蜀擔任鷹擊郎將,蕭銑造反之後,他就趁機逃歸荊襄,被蕭銑任命為右武侯大將軍,在李世民發動江陵之變時投降了唐軍。

為了拉攏梁軍降兵,李世民任命劉然為山南道行臺的右三統軍,委以重任。

李世民此舉是要將劉然樹立成一面旗幟,以收服江陵人心,可誰能料到,像劉然這種原本應該成為唐軍死忠的人,此時也密謀造反。

李道宗不知道,連劉然都反了,那些待遇不如劉然的,該有多少人也和劉然一般,準備造反的。

聽到劉然反了,唐儉當即言道:“任城郡公,你也看到了,梁軍降兵已經不可信了,完全不可信了。城中梁軍降兵有近萬人之多,一旦發難,其造成的局面,將是無可挽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