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漢陽之戰(四)(第1/2頁)
章節報錯
,!
一場大火,讓沔陽水師徹底覆滅,至此隋軍控制了漢陽周邊的制水權。
張寶相和朱驥乃加緊登陸,攻擊翼際山。
翼際山也叫龜山,和對面的黃鵠山也就是蛇山隔江而望,有“龜蛇鎖大江”的美譽。前臨大江,北帶漢水,西背月湖,南依漢陽城,威武盤踞,形勢十分險峻。
李大亮自下決心死守漢陽城之後,便開始在漢陽城周圍設定防禦工事。他先是在東面的鸚鵡洲和江灘一帶立大營三座,掘深溝寬二丈,長約三里,溝的內側立木質柵欄,實以沙土。溝的外側立木樁,互動連釘,樁外密佈竹籤,環以荊棘。又在北面的月湖和蛇山、蝦蟆磯依託地形,建了一條柵欄帶,長約四里,又在鐵門關和蓮花湖各築營一處,作為兩面防禦的重心。
除去四千水師,李大亮手中只有一萬三千餘人,還包括兩千李長卿部。這些兵力,四千守翼際山,三千守鸚鵡洲和江灘,一千屯臨漳山,一千屯鐵門關,一千屯蝦蟆磯,所以城中守軍,滿打滿算不過三千人。
李大亮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城池外圍陣地上,一旦這些陣地失守,漢陽城離城破也就不遠了。
隋軍登陸之後,張寶相命一七零營攻打鐵門關,一七一營攻打蝦蟆磯。而六十三軍則攻擊月湖一線。
磯者,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最有名的當屬赤壁磯了。
蝦蟆磯便是漢陽東北突出的一塊石灘,扼守漢水進入長江的要道。這裡和鐵門關組成前後一線,是翼際山的東側屏障。
蝦蟆磯本來就有一個夯土寨子,李大亮又將其設為營堡,作為防禦中樞。
負責攻擊此地的隋軍一七一營眼看其地險峻,不易展開大規模的攻擊,便組織了一支敢死隊,由副郎將張達率領,自西北方向入戰。蝦蟆磯的唐軍守將名高禧,眼看隋軍拼死衝鋒,也不枉多讓,帶著人反衝下去。
雙方皆不後退,隋軍衝破營堡西北方向的土牆,衝入堡中。可高禧也是悍勇,親自帶著精銳守衛缺口,他一杆長矛使得舞動生風,人不能近,雙方激戰一個多時辰,竟然讓他帶著人將隋軍趕了出去。
隋軍又幾次突擊,高禧一面禦敵,一面組織人力修城牆,隨破隨修,使隋軍不得入。
而與此同時,一側的鐵門關受攻擊面狹窄,更是難破,隋軍打到傍晚,也沒能破關。
眼看天色將黑,隋軍不得不退回東岸。
此時黃維揚在岸邊看了一天,對於唐軍的情況也瞭解很深了。
唐軍依託漢陽城和地形,設定了多重防禦。而漢陽城本就險峻,非短時內可以攻破。今日一戰,傷亡慘重,便是明證。
不過今日覆滅了唐軍的水師,使大江之上,再無唐軍片板,也算是最重要的戰果吧。
而城中的李大亮聽聞水師覆滅,而有些頭疼。開展第一日,水師便全軍覆沒,接下來這戰,真不好打了。
接下來的兩日,黃維揚沒有再對漢陽城進行攻擊。他主要是整頓部隊,然後等待漢陽周邊具體的情報。
之前一戰,五十七軍傷亡慘重,中郎將趙元恪戰死,大大刺激了黃維揚。黃維揚知道自己這段時間太順了,失了警惕心,也失了危機感,於是以此戰為契機,在軍中開展警示教育。不圖能徹底滅了這股驕縱氣焰,但至少也得讓眾人明白,他們還不是天下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