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李道宗言道:“兄長,戰吧!”

李世民看向李道宗,有些不解。

李道宗道:“關中一敗,各家就對我李家頗有微詞。今各家隨我入巴蜀,不過是畏懼衛公報復,不得不行。可衛公自定關中以來,並未對哪一家進行報復,各家心思漸安,倒是有不少人暗暗覺得,投奔衛公,也是一個出路。

今兄長若是退回巴蜀,看似擁兵數十萬,但失去了進取天下的可能,各家怎麼可能還會真心輔左李家。

到時候兄長即使以塞入川之道,保守巴蜀,各家也未必願意。

怕是人人爭附衛公,爭做譙周、馬邈,數十萬大軍成一盤散沙,咱們李家,就要以一家之力,對抗天下。到時,用不了五年,整個巴蜀就要為北隋軍攻破了。”

還五十年,李道宗看來,五年都撐不住。

李世民一直覺著他能守得住巴蜀,卻忘了禍亂滋生於內的可能。

對於關隴各家,他太瞭解了。就沒有一個真的願意和李家一同赴死的。真到了最後時候,這群人肯定會生亂降隋。

甚至李家內部,也未必會完全死忠於李淵父子,當初的李幼良不就是個例子嗎?

“承範(李道宗字)說得對,單守巴蜀,咱們的確守不住。失了人心,再險峻的關卡,亦無用矣。”

李世民此時已經完全將之前的猶豫、彷徨一掃而空,這一仗他既然沒法逃避,那就死戰到底。

李世民於是派人返回成都,說明荊襄現在的局勢,並請求李淵繼續往荊襄派兵。

而荊襄內部,既然防線已經破敗,那就重整防線。

荊襄這麼大,內部險要之地並不多,北大門是襄陽,東大門是九江,可是二者都在隋軍的手中。

李世民指著地圖言道:“從襄陽往南,直到江陵,最為險峻的就是長嶺縣(治今湖北省荊門市西北三十里)東北這一段。北枕荊山,東倚漢水,尤其是中間山嶺連亙,最窄處不過二十里。可集重兵於此,先擊敗北隋軍的北路部隊,然後再揮兵東進,迎戰北隋軍的東路諸軍,則此戰可勝。”

李道宗聽了,低聲說道:“兄長,北隋軍在北線,怕是有十多萬軍隊。”

李世民搖頭道:“不一定, 西面的房州、均州,南面的郢州、安州,都是北隋軍的攻擊目標。我料長林的正面之敵,絕不會超過十萬。再說就長林這點地方,兵力超過十萬,就擺不開了。”

李道宗聽了有些默然,好一會才說道:“那也是十萬之兵。”

李世民有些豪壯卻又悲壯地言道:“我驅十萬兵對敵十萬兵,若不能勝,李家亦無希望了。”

李世民準備利用隋軍進軍速度不同,以十萬對十萬,打一場大決戰,只要這一仗贏了,整個荊襄全盤活了。

當然敗了,就沒有以後了。

“兄長想好了!”

“我別無退路,李家也無退路。”

李世民的拳頭重重地擊在地圖上,而所擊的位置,就是江陵。

不管李世民盤算的有多完美,現在必須全取江陵,他才能騰出十萬兵來,否則一切都是空談。

是時候拼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