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生擒對方主帥的意圖,但卻沒想到,會捉到董景珍這條大魚。

李世民志在吞併整個蕭梁,因此也對蕭梁內部的情況和重要人物都進行過詳細的瞭解,毫無疑問,董景珍是李唐吞併蕭梁的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棋子。

此時董景珍尚不知曉他對於李世民的重要性。眼看眾人凶神惡煞地將他綁了起來,推到帳中,兩側盡是刀斧手,他立刻就蔫了。

董景珍在蕭梁內部雖然官拜大司馬,得獲王爵,位極人臣,但其實更多的是時勢造英雄,屬於風口上的“豬”。

整個荊襄內部,較為安定,亂事也少。而此時董景珍搶先發難,擁立蕭銑,最終得以雞犬升天。

蕭梁立國,根本就沒打幾場像樣的仗。

董景珍本身就只是一個鷹揚校尉,又出身不高,缺少見識,毫無大兵團作戰和處理朝政甚至是政治鬥爭的經驗,跟本是德不配位。

這也是為什麼董景珍勾連六王,掌握整個蕭梁軍事大權,卻讓蕭銑和張繡逼得不得不退往長沙的重要原因。

他就是穿上人衣,還是個猴子。

這時李世民兩眼微睜,眉頭微皺,駭目驚心。

董景珍嚇得“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大聲說道:“將軍在上,末將願降,末將願降!”

董景珍已經被活捉了,尚不知道敵人是誰。

而李世民見董景珍抱頭乞降,雖然看不起對方毫無骨氣的行徑,卻是心喜。就怕董景珍不識趣,董景珍這一降,滅梁之事,難度減弱了五成。

不過李世民還想真的收服對方,因此提著手中劍,一步一步向董景珍走來。

董景珍都嚇蒙了,以為李世民要殺他。

“將軍饒命,還請將軍饒命!”

董景珍是跪在地上,不住地叩首,其瑟瑟發抖的樣子,可謂是醜態百出。

而李世民走到董景珍的面前,拿起手中的劍,便向對方刺去。

可出人意料的是,這劍沒有刺到董景珍的身上,而是將捆縛董景珍的繩子給直接地割斷了。

這時李世民上前伸出手來,將地上的董景珍扶了起來說道:“董將軍乃荊襄勇士,世民在巴蜀亦得聞之,日夜思慕,今將軍願降,世民如虎添翼爾。”

這時董景珍才知道這個年輕的有些過分的統帥,竟然是李淵次子李世民。

衛公之徒,果名不虛傳。

董景珍瞬間便給自己找到了失敗的藉口,不是自己太弱,而是對方太強。

李世民將董景珍部降兵收歸帳下,進行編練,以彌補士兵之不足。而董景珍則被任命為荊州都督,並請封潭國公,負責招降蕭梁各地。

董景珍從大司馬晉王成了李唐的荊州都督,還是個沒什麼權利的都督,畢竟荊州便是南郡,李世民必不會交給旁人。可董景珍卻是甘之若飴,他著實被李世民打怕了。

逃得大難之後,董景珍開始左右跳騰,他分別寫信給長沙、零陵、桂陽、武陵、衡山、澧陽等地的大梁官吏,進行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