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竇抗之死(第1/2頁)
章節報錯
聽到陸貞的奏報,黃明遠的臉上不見絲毫的波瀾。
為上者,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
黃明遠是個優秀的將領,亦朝著一個合格的上位而改變。
這兩年,黃明遠的變化越發大了一些,連陸貞都有些看不透黃明遠,因此在黃明遠身邊,她比之前更謹慎了兩分。
眼看黃明遠不說話,陸貞小心地問道:“可要將其攔住?”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攔是攔不住的。既然竇抗非得想回關中,那就讓他魂歸故鄉吧。”
陸貞聽了一愣道:“竇抗在關中影響力極大,乃是關隴世家在信都的一面旗幟。若處死此人,只恐關隴再生變故。”
黃明遠則是不以為然道:“那生就生吧,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導之,嚴防死守,未必能從源頭處之,需知,這大亂既大治!”
陸貞見黃明遠主意已定,不敢再阻攔。她有些不明白,一直以穩為先的黃明遠,怎麼突然不怕生亂了。明明有更好的方式處置竇抗,非得要如此,豈不是故意激起關中的叛亂。
陸貞告退,還沒離開,黃明遠忽然又說道:“對了,王隆那些人,收網咖!寧枉勿縱。”
陸貞心一凜,連忙回了一聲“諾”,小步離開。
黃明遠從來都不主張太嚴刑峻法,因此手段有時候並不能讓陸貞滿意。可今日這個“寧枉勿縱”,讓陸貞看到了黃明遠的殺意。
黃明遠送走陸貞,又看著地圖,一個人默默地推演著接下來的戰局。
要殺死竇抗,其實不僅僅是要清理朝中的反賊,多一個竇抗、少一個竇抗並不重要,留著竇抗,更能穩定關中。真正使黃明遠下定決心殺竇抗的,是為了引蛇出洞,意在李淵。
實際上竇衍被拉入王隆、楊恭慎這個集體,黃明遠也出了一份力。竇家一開始就要被清洗,只是時間問題。
從蕭銑捲入豫章開始,黃明遠就下了決心,而竇抗的命運也已經註定。
天下反賊只剩下李淵和蕭銑兩個人了,但蕭銑從來都不被黃明遠看在眼裡。黃明遠的敵人,一直只有李淵。
李淵佔據巴蜀,天府之國,糧草充沛,兵力充足,乃是一勁敵。要知道整個巴蜀有三十餘郡,五十五萬戶,這還不算隱戶。而隋末大亂,巴蜀卻安定的很,人口不減反增。
更兼巴蜀有群山環繞,易守難攻,若李淵狠狠心,拉出三四十萬部隊,隋軍如何能進。非得打個十多年,將巴蜀完全打廢了,才能佔據。
黃明遠不願意,就只能將對方調出來。
可李淵不是傻子,而且關中一戰怕是要打怕了,所以只有給李淵看得巨大的機會,不得不出巴蜀的機會,他才會出來。
什麼是好機會,關中亂了,信都也亂了,李淵才會動。
反賊桉能讓信都亂,殺竇抗,則能讓關中亂。
若是一年前,黃明遠當然不敢讓關中亂,可經營了一年,關中早慢慢控制住了,再亂也亂不到哪裡去,所以黃明遠才敢殺了竇抗,逼著李淵出手。
《控衛在此》
黃明遠地圖看得有些累了,揉了揉眼,往西面,那裡是井陘,竇抗一家子的命運,已經和天下大勢連在一起了。
此時竇抗也帶著眾人,經過關卡。
到了傍晚,行人倒是少了很多。
守關計程車兵看著他們的通行證,例行公事地詢問著。竇抗應該早就計劃逃走,所以把這些東西弄得滴水不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