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風雨不止(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竇家不是隻有一個竇抗,其他人也未必贊同竇抗的想法。比如竇抗的兒子竇衍,就覺得父親的做法太消極了。本來竇家在新朝就弱勢,若再縮在牆角,避開眾人,那怎麼會有人注意,
這樣用不了兩代人,竇家就會沒落成一個小家族。
以往那些沒落的世家大族,都是從沒有人注意開始的。
所以竇衍在信都卻是積極與人交流,頻繁參與各種聚會、活動,廣交朋友,積攢人脈,因此頗引人注目。
竇抗幾次教訓竇衍,都沒有用。
實際上自竇家投降大隋之後,竇抗在族內的威望就降到最低了。
因為圈子的原因,竇衍所交際的人群,多是大隋舊臣,以及一些關隴世家之人。在這群人裡,竇衍可以藉著家族的地位,充當領軍人物。
破船也有三斤鐵,竇家的實力從不容小覷。
竇衍需要藉著各家的力量,在信都這個新舞臺上站穩,其他一些家族也希望依靠竇家,大樹底下好乘涼,本是各取所需的事。
但亦有一些人,同竇抗一樣,心有不甘。
而且這群人並不像竇抗那樣蟄伏待機,而是早早得便開始了串聯。而竇衍這個竇家的重要人物,在不明真相的情況下,被動地加入到這個組織之中。
這小團體中,包括耿公王士隆、民部侍郎獨孤機、秘書丞崔德本、銀青光祿大夫獨孤武都、郎中宇文儒童、殿中丞豆盧達、長平郡太守孫師孝、虞部郎中楊恭慎、虎賁郎將劉孝元、銀青光祿大夫李儉、驛傳總署少卿崔孝仁、符璽郎楊緘等。
黃明遠的新朝廷以自己的核心舊部為主,但畢竟還掛著大隋的旗幟,所以朝廷內的大隋舊臣並不少。
而竇衍參與的這個小團體,基本上都是大隋的死忠者。
或者說新朝的失意者。
其實這也正常,每個王朝覆滅之時,都有一群殉國者。無所謂是對錯,而是是不是既得利益者或失去利益者。
隨著黃明遠的崛起,身邊一大堆人雞犬升天。可位置就那麼多,有人上就要有人下。那些下的人,集合在一起,謀求推翻黃明遠,倒也屬正常。
竇衍剛開始加入到這個組織之中,並不清楚,而後來知曉後,便陷的越來越深,已經出不來了。
竇衍心中驚懼,卻又不敢告訴其父。
後來銀青光祿大夫獨孤武都因為私自募兵被拱衛親軍府給抓了,竇抗更害怕了。他知道獨孤武都是這群人中的領袖人物,現在被抓,誰知道會不會因此而將所有人都供出來。
在信都一段時間,竇衍也聽說了拱衛親軍司的厲害,一旦被抓了進去,就沒聽說誰能熬過的。
竇衍不覺得獨孤武都的骨頭有這麼硬。
對於竇衍來說,這事太大了,大到他撐不住了。
竇衍沒了辦法,只得去找父親竇抗,將一切全盤托出。
點選下載本站APP,海量,免費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