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十五日,輔公祏和西門君儀、杜伏威之妻單氏一起,在歷陽郡掀起了叛亂。

在杜伏威舊部的擁護和世家大族的推波助瀾下,整場叛亂從一開始便聲勢浩大,席捲整個歷陽郡。

眾人推單氏為首,輔公祏為副,但實際上權利完全掌握在輔公祏的手中。

短短數日,造反軍隊已經擁兵三萬餘人。

而與此同時,吳郡、會稽、廬江、同安、宣城、新安等地,接應響應者,不絕如縷。一時之間,整個江南彷佛處處烽火,亂賊遍地。

淮南之地新附,本就不安穩,負責綏靖淮南地區的揚州都督府,四面剿匪,兵力相對緊張。而其餘有限的駐軍,也集中在江都、合肥、壽春等大城。

歷陽駐軍本就不多,且這些駐軍多是由杜伏威的舊部所改編,輔公祏造反一開始,這群人便加入到造反的隊伍中。

輔公祏的起事異常順利,其部隊很快佔據了歷陽全郡,與此同時,他便將目光瞄準了大河對岸的當塗。

輔公祏很清楚,他雖然已經擁三萬人馬,但這些人都是一些新兵,即使他們多是杜伏威的舊部,也已經多日不曾操練。與此同時,歷陽畢竟是個小地方,沒多少庫藏。這三萬人馬無論是鎧甲還是軍械都嚴重短缺,要想形成真正的戰鬥力,還需要時間。

與此同時,大江對岸的當塗,正好駐紮著一支精兵。

駐守當塗的是杜伏威的舊部苗海潮,有兵三千,隸屬於吳州都督府下,護衛大江。

苗海潮雖然是杜伏威舊部,但卻是被杜伏威兼併的一個豪強勢力,平日裡跟杜伏威的這些親將並不怎麼親近。

行臺有心壓制杜伏威的舊部,又不能完全無視這群人,所以便提拔了身份特殊的苗海潮。

苗海潮也知道不能跟杜伏威這群人走得太親近,因此自上任之後,多不與杜伏威的舊部有交集。

可惜我不犯人,人卻犯我。

輔公祏瞅準了苗海潮所部的實力,便讓大將馮慧亮去見苗海潮。

杜伏威麾下將領之中,以闞稜、王雄誕為第一層,接下來是西門君儀,再往下便是馮慧亮、陳當世、陳正道、徐紹宗了。

四人之中,馮慧亮因為在懷寧之戰中受傷,之後便一直留在歷陽養傷。陳正道是輔公祏的親信,亦留在了歷陽。陳當世駐守巢湖,接到輔公祏的密信後,立刻起兵響應。只有徐紹宗留在了杜伏威的軍中,沒有參與此次叛亂。

行臺打壓杜伏威舊部,是事實,也是杜伏威麾下諸將的共識。於是馮慧亮、陳當世這些杜伏威的心腹將領在看到有單氏挑頭的情況下,幾乎盡皆跟隨叛亂。

馮慧亮到了當塗,此時苗海潮尚不知曉輔公祏已在歷陽叛亂。杜軍之中,他與馮慧亮的關係最好,因此對於馮慧亮並沒有什麼防備。

苗海潮雖然算是脫離了杜伏威,但麾下軍隊,還多是杜軍中的舊部。於是馮慧亮暗中聯絡,很快就掌握了一部分力量。

之後,馮慧亮便突然對苗海潮動手,囚禁了對方,並勸苗海潮跟他一起叛亂。

苗海潮被制住後,對於自己輕信了馮慧亮後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