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來了又走(第1/2頁)
章節報錯
張繡聽聞許玄徹戰死湖口的訊息,恍神了好久,接著便大罵對方的無能。
湖口天險,尋常難以逾越。就是兩萬頭豬守在那裡,也能阻擋隋軍一陣,不至於敗得這麼迅速。
張繡氣得恨不得跳到陰曹地府揪著許玄徹打上一頓。
可任憑張繡再是憤怒,他也不得不面對一事。湖口失陷,張繡堵隋軍於豫章,不戰而待敵自潰的計劃,算是徹底破產了。
之前佔著隋軍不備的便宜才奪取了湖口,現在水師讓許玄徹全敗光了,他哪還有餘力重奪此地。
而且更重要的是,計劃破產,他下一步該怎麼辦。
張繡很清楚,原來的他的確可以在湓城坐山觀虎鬥,坐收漁翁之利,乃是因為他掐住了隋軍的命脈,自是有底氣和隋軍相持。
但現在他若是再待在湓城,遲遲不動。隋軍便可從容佔領豫章,進而全取整個江州七郡。
而大梁出兵十萬,折了一位封王,放任了隋軍覆滅盟友,卻只得到一個九江郡,還不一定能守得住,這樣的結果讓他沒法向蕭銑交待。
張繡倒是不擔心蕭銑那裡,畢竟他軍權在手,蕭銑也不敢怎麼他。可關鍵是還有董景珍虎視眈眈的在側,若給其發難的機會,自己必難以全身而脫。
思慮再三,張繡決得不能讓林士弘就此被滅了,遂不情不願地決定,出兵豫章。
至此,黃維揚逼張繡與其決戰的目標算是實現了。
這一次,既耽擱了時間,給了隋軍反應時間,還折損了兩萬水師,不管怎麼看,張繡本來的決定妙計,此時都成了偷雞不成蝕把米。
七月二十日,張繡率軍南下,與隋軍在萬家嶺相遇。
張繡早料到隋軍可能有阻擊,因此行軍很是穩妥,不給隋軍絲毫偷襲的機會。到了萬家嶺後,張繡並未表現得很心急,紮下大營,做出久戰的準備。
黃維揚登上萬家嶺主峰,眺望遠處梁軍大營,那佈置的是有模有樣,井然有序。黃維揚不由得暗歎張繡水平不凡,同時也更加謹慎起來。
這一次雙方對峙在萬家嶺,隋軍三萬多,梁軍六萬,梁軍兵多,但隋軍又佔據地利,總得來看,實力相差並不大。
很快,雙方便在萬家嶺進行了兩場試探性地攻擊。
張繡命令大將文士弘率領五千人馬向萬家嶺發起攻擊,立刻便被以逸待勞的隋軍騎兵給攻破,文士弘兵敗而退,折損兩千餘人。
這一仗倒是不怪文士弘,隋軍騎兵居高臨下,又以步擊騎,梁軍根本沒有多少成編制的騎兵,自然不是隋軍敵手。
之後張繡又率領五千人馬從東面的汗毛嶺,準備繞道隋軍身後,進行攻擊。
哪知道隋軍早有防備,提前設定了伏兵,於是在汗毛嶺上,張繡又折了一陣,損失不小。
連續兩戰兵敗,讓張繡徹底見識到隋軍的戰力,也瞭解到自身的不足。隋軍騎兵眾多,往來疏忽,便於支援。而梁軍若是想以步克騎,還跟隋軍打野戰,那就是自討苦吃,自尋死路。
張繡突然覺得自己恐無力救援林士弘。
思慮了兩天,為求穩妥的張繡遂下令全軍返回湓城。
既然野戰不能勝,那就準備在防禦戰中消耗隋軍,再尋求反擊的機會。
在張繡看來,大隋實力強於梁國,在實力不如對方的時候,倒不如穩紮穩打。即使隋軍佔領了豫章,也不可能在此屯重兵據守,倒不如暫時休兵,等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