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二十八日,黃維揚率軍到達了秋浦縣(今安徽省池州市貴池區)。

得到弟弟送的信,黃維揚又是震驚,又是感動。黃維烈將林士弘的主力部隊牢牢地牽制在懷寧城,將會使得自己平定江州諸郡減少無數麻煩。

打虎親兄弟,莫是如此啊!

眼看林士弘勐攻懷寧不止,隨軍參贊軍事的陳克敵便建議黃維揚道:“今若破林士弘, 主要在阻其歸路。而要阻其歸路,首在皖口,次在望江。”

說著,陳克敵便指向地圖。

“林士弘從豫章北上,走的就是贛江、長江、皖水,而一應物資, 都是從豫章發出, 然後沿著水道, 經過長江上的楊葉洲(今江西省彭澤縣東北)、皖口二地到達懷寧城外。我軍若是能佔領皖口,然後軍塞皖水,則將斷掉偽楚的補給線,逼其後退。而且偽楚若是撤退,亦沒法再進入長江。”

然後陳克敵又指向地圖上的望江縣。

“水路不得行,林士弘若是撤退,只能走陸路。可懷寧西面是大別山脈,東面是長江,他只能往南經望江縣返回江西。

而望江縣被雷池、長江所包圍,交通不變,向南就一條道路,一旦我軍在此堵住林士弘,兩面夾擊,林士弘就只能引頸受戮了。”

“開復(陳克敵字)所言極是!”

陳克敵是陳遠的兒子,也是黃明遠的大女婿,是黃明遠從小看著長大的孩子。

這孩子從小不拘泥於尋常經書,素來喜歡文史知識、奇談怪論, 小小年紀, 卻是博採眾長。

黃明遠知道這是個有本事的,所以特意放在兒子身邊,以為臂助。

黃維揚身邊有蘇烈、段志玄、李文相、程名振這些能征善戰的將領,也有劉仁軌、長孫無忌、崔仁師這樣的謀士和內政人才,就缺一個能運籌帷幄之人。

而陳克敵的出現,完美地彌補了其中的缺失。

二人定計之後,便是怎麼取皖口和望江縣了。

皖口是楚軍重地,林士弘也知道其重要性,留下了大量軍隊駐守。至於望江縣城雖然不算重地,但江對面便是柳葉洲,一旦不能速攻,勢必會引得對面楚軍的增援。

兩仗都要勝得乾淨利落,否則容易打成夾生飯。

陳克敵便建議,各令左右衛率營分取兩地,之後只要堅守一段時間,水師部隊便能趕來增援。

至於懷寧城,則不必前去支援,只等陳稜所部趕到即可。

黃維揚是有十幾萬人馬,但現在比較分散, 必須得將棋子一一落下, 才能形成合圍之勢。

說到底,黃維揚缺時間。

黃維揚有些猶豫,陳克敵的佈置絕對沒有問題,但關鍵點是,如此佈置,他們這裡倒是好打了,卻將所有的壓力都放在了黃維烈的身上。

黃維烈既要吸引楚軍,又有守住懷寧,太軟不行,太硬也不行,猶如在刀尖上跳舞,著實為難。

“大郎君,若想最小的代價收復江州諸郡,非得如此不可。

再說杜伏威所部,雖然已經降我,但畢竟時間太短,跟真正的官軍還有很大區別。杜伏威擁眾數萬,不利於江南安定,非得這一仗後,涅槃重生,才能成為真正的大隋官軍。

至於二郎君,乃是大將之才,區區一個林士弘抵不住二郎君。”

陳克敵這話說得,就有點主觀了,要是杜伏威和黃維烈做不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