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虞世基的弟弟虞世南突然從人群之中跑出,抱持著虞世基痛號悲泣,請求讓自己替兄受死。

宇文化及殺虞世基是為了立威的,而虞世南雖是虞世基的弟弟,但名聲還不錯,又只是個單純文人,他如何會殺他,因此不允。

虞世基也知自己難以倖免,於是嘆道:“我身為天子心腹,不能諫天子不軌之行,終釀此禍,豈不該死,只是再也見不到餘姚的丹山赤水了。”

於是無言受戮。

虞世基可謂是楊廣覆亡最重要的功臣之一,臨死之際,卻只認為自己的過錯是沒有勸諫天子,也是可笑。

不過不管裴蘊和虞世基有多少過錯,面對宇文化及,生死關頭,總算沒失了氣節,也算是楊廣沒白寵信二人一回。

虞世基死後,其二子符璽郎虞熙、宣義郎虞晦並皆被殺。當時虞熙等人尚未被叛軍拿獲,虞世基的堂弟虞伋便勸虞世基之子符璽郎虞熙“事勢已然,吾將濟卿南渡,同死何益?”希望虞熙兄弟南逃。可虞熙卻對虞伋道:“棄父背君,求生何地?感尊之懷,自此決矣!”於是兄弟二人不曾逃避,甘心受戮。

虞氏一門,臨危之際,兄弟爭死,父子相隨,也算虞世基並不光彩的一生中,難以抹滅的佳話吧。

宇文化及殺了虞世基、裴蘊三人,並沒有放下對眾人的屠刀,接下來他又把清洗擴大到外戚,包括右翊衛將軍宇文協、右千牛備身郎將宇文皛、梁公蕭鉅等人及其兒子,不分老幼,盡皆被殺。

甚至包括一些比較有名望大臣,比如許弘仁的堂叔許善心,也因為不願向宇文化及拜謁稱賀而被誅殺。

整個江都,血流成河,楊廣時代舊臣,不知道被屠戮了多少。

一個時代快要結束的時候,便是最瘋狂的時候,瘋狂到不論好壞,都要統統毀滅掉。而這個時代,也在瘋狂的毀滅中,走向了滅亡。

大清洗之後,便是大封賞。

眾人冒著抄家滅族的危險,參與到叛亂之中,當然不是為了公理與正義,而是為了升官發財。

因此別看大家推舉宇文化及為首領,好像眾望所歸,等若是宇文化及的封賞不到位,大家分分鐘將他給掀翻。

宇文化及不是個吝嗇的人,他以蕭後的名義下詔,立廢秦王楊浩為帝,又以楊浩的名義封自己為大丞相,尚書令,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總理百官。又以弟弟宇文智及為尚書左僕射領納言,宇文士及為內史令,封德彝為尚書右僕射,元敏為內史侍郎,裴虔通為右備身府大將軍,牛方裕為吏部侍郎······

至於功勞最大的司馬德戡,則被封為禮部尚書,食邑三千戶,加光祿大夫,封爵溫公。元禮為工部尚書,食邑三千戶,加光祿大夫,封爵舒公。

宇文化及又厚賞二人的麾下,部署諸將分別領兵。二人表面看是升官,散官、爵位都到達了頂峰,但實際上是奪了二人的兵權。而且二人都是武夫,空有一個尚書名號又有什麼用。

雙方的裂痕可謂是暗暗生出,只等破裂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