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邙山大戰(六)(第2/2頁)
章節報錯
二人是戰場上第一支投降的部隊,黃明遠在望臺上立刻看到,便指著二人的部隊詢問。
“此是何人所部?”
身後的杜如晦回道:“這應該是樊文超的部隊。”
“樊文超?樊子蓋的兒子?”
杜如晦點點頭。
“連樊子蓋的兒子都投降了李密,真是世事無常啊。不過既是故人之子,且給樊子蓋留下一絲香火吧。”
於是黃明遠下令讓人接收樊文超的投降。
樊文超、張童兒雖然是宇文化及的舊部,但因為遠在高郵,並沒有參與到江都之變,倒是讓二人因禍得福了。
“樊、張二人,不是第一個向我投降的人,也不會是最後一個。李密,你究竟知不知道,你的帝國已經千瘡百孔,如泡沫一般,一戳就要破了。”
樊文超、張童兒的投降,立刻就在整個魏軍中引起轟動。
魏軍眾人,這些日子一直在攻打洛陽,跟河北隋軍並沒有多少接觸,更沒有什麼瞭解。
大家之前跟洛陽隋軍打生打死,仇怨無數,下意識地便將其帶到河北隋軍的身上。
之前兵敗,大家只是潰散,卻沒多少人敢降,主要是唯恐受到隋軍的報復。等到樊文超、張童兒率部投降,眾人才發現,原來投降才是最好的選擇。
於是整個戰場,隨著樊文超部開始,一眾魏軍呼啦啦地,不斷地投降起來。
從左翼的舊官軍開始,接著右翼的農民軍也一同跟隨。雖然這群人投奔李密最早,但才是真的沒什麼忠誠的人。這群人在刀尖上舔血這麼多年,歷經的生死危局無數,能活下來的,幾乎都是不知廉恥、八面玲瓏的主。
包括了李公逸、劉德威等人,俱是一股腦地向隋軍投降了。
當官的都降了,更何況是當兵的。到最後,整個戰場,到處都是跪地乞伏的降兵,人山人海,比進攻的隋軍都要多。
當然也有不降的,比如赫赫有名地裴仁基。
裴仁基不是不想降,他是不敢降。他實在不敢保證,他這個獻出虎牢關,帶兵攻打洛陽城,差一點燒了洛陽城的的大隋重將,投降之後,黃明遠會不會饒了他。
而且作為李密手下相當於二號人物的裴仁基,他對於李密還算充滿忠誠的,畢竟從李密這裡獲得的條件、待遇都還不錯,旁人實在給不了,所以他這一戰也是拼了老命,連續衝鋒。
可惜時不利兮,李密落敗。
裴仁基的左翼因為各部的投降,已經完全不成樣子。裴仁基勉強抵擋了一下,眼看混亂的戰場,最後也只得跟著一同突圍。
但戰場實在太亂,四面八方都是人,裴仁基在最西面,怎麼撤的出去。
很快,大隊的隋軍便注意到他。
一個高階將領,前後還俱是騎著馬的親兵,想不招人眼都難。
此時裴仁基還咬著牙拼命抵抗,最後力竭,被亂軍齊上的隋軍給俘虜。
與裴仁基情況相同的還有郝孝德,那也是個不願投降的主。不過郝孝德就沒有裴仁基那麼好的運氣,他最後被隋軍亂軍衝擊,死於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