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半日天子(中)(第1/2頁)
章節報錯
宇文化及認命了,但有人不認命。
醫正張愷,本來是一個從九品下的末流官吏,若不是參與了江都之變,連名字不會被人記住。可張愷抓住機會,先投司馬德戡,然後轉投宇文化及,事成後被任命為吏部侍郎,參與政事。宇文化及稱帝之後,張愷更是被任命為內史令,地位極高。
但地位再高也擺脫不了死亡的噩運。
張愷為了往上爬,是一路沉浮,四處投機,現在好不容易成了宰相,好日子還沒有享受幾天,當然不願意死。
他知道自己參與了江都之變,在隋軍那裡罪無可赦,但他也清楚,到底有罪沒罪,其實就是衛公的一句話。若是無功,自然有罪;若是有功,比如生擒了宇文化及,天大的罪過,也沒有了。
張愷想用宇文化及給自己換條生路。
張愷是文官,不掌兵權, 這件事自然做不到。但他還有幫手, 宇文化及新封的右武侯大將軍陳伯謀便是其同黨。
陳伯謀也不是個常人,他是陳文帝陳蒨的第十三個兒子, 陳後主的堂弟,其年已經五十多歲,曾做過大隋的龍州刺史,後擔任光祿少卿。
二人都是南人, 關係很好。
當初宇文化及江都兵變, 陳伯謀雖是個南人,但走通了張愷的路子,僥倖逃得性命。
後來宇文化及北上,陳伯謀也被裹脅, 先後擔任光祿卿、工部尚書等職務。雖然陳伯謀一直對宇文化及不恥, 可他也一直沒能脫身,最後跟著宇文化及一路輾轉,到了臨濮。
對於張愷的勸說, 陳伯謀立刻動心。
陳伯謀自覺他雖然是偽朝的官吏,但並沒有參與過江都兵變,而且他的侄女陳婤還是衛公黃明遠的小妾。他若是逃到黃明遠那裡,至少可以活命,而跟著宇文化及,下場怕是不妙。
於是張愷一鼓弄,他便同意了。
不過二人雖然有心,但卻無力。陳伯謀雖然掛著一個大將軍的名頭, 其實也不頂用, 手底下只有不到百人。
宇文化及雖然現在是醉生夢死,等著末日, 但也知道軍權的重要性, 早將眾人的軍權收回去。陳伯謀這百十人還是因為關係好,間接掌握的。
不過二人也有本事, 四面聯絡關係好的將領。
這時候二人充分發揮嘴皮子的功夫, 勸說眾人, 只要將宇文化及兄弟獻給隋軍, 衛公必會讓眾人活命。
衛公當然沒有同意過。
但此時為了拿下宇文化及,二人也是亂許願了。
人在溺水的時候, 最喜歡抓住一支救命稻草。本來都以為必死無疑的局面,現在又發現一條活路, 誰不想從之。
至於宇文化及兄弟,愛死不死。
沒人對宇文化及有什麼忠誠。
在秘密串聯之下,張愷和陳伯謀果然聯絡了很多志同道合之人,大家的求生意志,俱是十分的頑強。
當晚,陳伯謀便潛伏出去見隋軍。夜長夢多,眾人也怕到了明天隋軍就攻城,他們便沒獻城的機會了。
城外圍城的是蘇邕,因為手中全是騎兵, 不便攻城,於是他將臨濮城團團圍住, 等待黃青主力的到來。
臨濮城的防禦盡是空檔,陳伯謀很容易便偷跑出來。
聽到陳伯謀的謀劃,蘇邕心中大喜, 立刻同意了守軍的投降請求。
對於蘇邕來說,以陳伯謀的身份和現在的處境,投降之請還算能信得過。而且他若能親自破城, 總比等著黃青來援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