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鳳陽主兵(第1/2頁)
章節報錯
山東自古出響馬,乃是天下動亂之首發地。幾乎每個朝代,這裡都會出現無數的造反者,中國歷史上一多半的大亂都從這裡開始。大隋的第一個造反者王薄是山東人,而天下兩大造反界的黃埔軍校長白山也在這裡。
所以早在天下未亂之時,黃明遠就思索著如何讓家族在這場動亂中獨善其身。
招兵買馬,屯駐鄒山是不可能的,那相當於造反。
但黃明遠也有辦法。
黃明遠顯赫二十年,天子封賞無數,黃明遠在魯郡光是莊園就是數十處。這並不會引起天子忌憚,因為大家都是這麼做的,畢竟富貴不還鄉,如衣錦夜行嘛。
但黃明遠的莊園中的壯丁不僅僅是來種地的,還是一個個兵農結合體。
黃明遠在各莊園處修建塢堡,同時每年都把一批退役計程車兵安置到莊園之中,進行兵民結合的訓練。這麼多年來,每個莊園都是一個作戰體。
與此同時,黃明遠利用權利和影響力,不斷地往郡中和下屬各縣安插官吏。這些人都是八九品甚至是不入流的小官,就是有人發現了,也不會在意。畢竟以黃明遠這種級別的人物,給親屬安置一些小官,理所應當。但實際上這些官吏都是黃明遠掌握魯郡的積石。
管雖小,但架不住人多啊。
而大業八年,憑藉著黃明遠的關係和黃明遠大父的遺蔭,黃明遠的四叔黃律被任命為魯郡太守。
這個任命,終於使得黃明遠家族能徹底掌握魯郡。
天下大亂之後,青兗之地,一開始是亂在青州,兗州尚還比較安穩。但是之後這個亂象愈演愈烈,整個魯郡也被影響其中。
魯郡位於泰山山脈以南,西面是琅琊郡,東面是鉅野澤,南面是淮北,四面自古便是動亂的高發區。
很快郡內外盜匪頻起,肆虐郡中。
黃律比侄子黃明遠大九歲,這麼多年一直在魯郡為官,並不通軍略。而且相對於前面三個兄長,黃律的能力也較為平庸,並無穩定局勢的能力。
最後黃明遠不得不讓自己的心腹黃青返回魯郡,替黃律掌管軍隊。
有黃明遠打下的根底,黃青很快在魯郡拉出一支八千人的軍隊,東征西討,攻滅十多股盜匪,穩定住局勢。
之後一支到大業十年,整個魯郡的情況還算穩定。
然而雁門之變,徹底撕下了天子的臉皮,整個中原大地,完全陷入動盪之中。淮北的盜匪北上,青州的盜匪南下,整個魯郡也越發動盪不安。
徐圓朗起於東平,徐師仁起於博城,宋世謨興於莒縣,張善安起於方與,盧公暹起於蘭陵,魏騏麟起於沛縣,孟海公起於濟陰······很短的一頓時間內,整個魯郡周邊便各是反賊。
而同年底,黃明遠的親舅舅崔民東由東海郡太守轉任琅琊郡太守。
崔民東北上就職,是兩眼一抹黑,琅琊的局勢比魯郡更嚴峻,無兵五錢,他能做些什麼。
整個黃家的壓力抖增。
大業十年底,黃明遠命令黃青將魯郡和琅琊二郡的軍隊全部集中起來,整頓成一支可用之兵,全面平定二郡的動亂。
不說黃氏家族一大家子,黃明遠的麾下光在二郡之地有多少家屬,都是不能出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