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漠北風雲(二十六)賞罰(第1/2頁)
章節報錯
莫言塞北無春到,總有春來何處知。
漠北的早春,多寒風料峭。遍地風沙,不見草色。也只有逐漸消融的冰雪,這能讓感受到春天的到來。
說是早春,其實已經到了四五月份。不過直到這個時候,整個漠北的氣溫,還在零攝氏度上下徘徊,既無植被蹤跡,亦無動物行蹤。隱約之中,也只有濛濛小草,在努力掙扎。
從去年十月份到現在,老天爺彷彿讓漠北停住了時間和空間的流轉,陷入了白色的汪洋之中。但隋軍待在漠北,卻一刻也沒有閒。
雖然沒有主動對阿史那俟利弗、阿史那咄苾的殘部進行攻擊,但隋軍卻不斷加緊對突厥牙帳周圍的控制。
先是與蘇農部、執失部匯合。
與前來支援的鐵勒五部向比,這三家突厥舊軍就既沒功勞,也無苦勞了。兵敗不假,但是潰敗的不見蹤跡,總有些故意脫逃的意思。
蘇農部和執失部雖然去狼居胥山附近尋找隋軍,但是神奇的沒有與隋軍匯合,也不知道是天意還是人意。
既然如此,大隋對其沒有賞也沒有罰,但是卻要求兩部讓出獨洛水和頞根河之間的大片草場,北撤到頞根河以北,娑陵水一帶。這一片是現在阿史那俟利弗的地盤。
兩部當然不願意捨棄獨洛水流域肥沃的草場,北上去和阿史那俟利弗死拼,但二部根本沒有拒絕的勇氣。
不得不說,隋軍這一次在草原的吃相不太好看。
但顧忌吃相,本身就是因為實力不足。就像鷹醬在全世界從來就不顧忌吃相,連盟友都往死裡坑,但是誰又說過他的不是呢?
當然二部的事情不過是個插曲,隋軍在這一冬天,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大的收穫,便是平定了十幾個突厥部落。
這些部落多位於頞根河流域和于都斤山以北、以東的廣大地區。主力部隊多在牙帳被隋軍殲滅,一群老弱婦孺,盡成了隋軍戰利品。
整個一冬天,隋軍收攏、擄掠了整整八萬五千名牧民,獲得牛、羊、馬匹上百萬頭。整個突厥王朝六十年的底蘊,還有這一年多的修整成果,都落到鄭言慶手中。
因為天氣原因,牧民、俘虜、牛羊、馬匹都暫時安置在突厥牙帳附近。真是牛羊遍地,氈房處處連。
隋軍主力不過兩萬人,竟要分出一半人作為守衛,日夜巡邏,以防生亂。
不過這是值得的,有了這麼多牧民和牛羊馬匹,大隋在漠北的第一大勢力便能底定了。
這麼大一批戰利品,誰都眼紅的緊。不管哪個部落得到它們,都能成為下一個草原霸主。各部雖然知道大頭肯定是大隋的,但卻估量著,狼吃肉,他們也能分骨頭,最不濟也分點湯喝,因此都卯足了勁,準備從這塊肥肉上咬下一口來。
但鄭言慶卻成了老饕,他一毛錢都不想給眾人。
於是先分一些看起來很有用其實在草原上也沒什麼大用的東西,比如絲綢,比如珍寶。
當然鄭言慶也知道這些東西滿足不了眾人的胃口。
於是他準備發鹽、發茶葉這些草原必備品。
各部按照出兵數,一人兩斤鹽,兩斤茶葉。若是陣亡的,再發兩斤鹽,兩斤茶葉以為撫卹。看著不多,可是像阿跌部和多覽葛部,各出兵三千多,陣亡也有數百,便能得鹽八九千斤,茶葉八九千斤,這是在草原上命都換不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