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漠北風雲(二十一)突襲(第1/2頁)
章節報錯
從定北城到突厥牙帳,六百餘里的路程,其間要先後渡過獨洛水和頞根河。
六百里的距離,平日裡草原騎兵用不了四五日便能趕到,可現在冰天雪地裡,彷彿天塹、鴻溝一般,戰馬亦沒法行,眾人要想到達,就只能用命往前趟。
可這數萬將士急行六百里趕到突厥牙帳,在沒用後勤點且不經過修整的情況下便投入戰鬥,最後到底還剩下多少的戰力,誰也不敢保證。
鄭言慶苦苦尋思,思索著良策,最後想到了他們曾經在豐州使用過的爬犁。
騎馬難行,馬拉車也行進不便,倒不如從結冰的河面上乘坐爬犁前進。這大河冰凍,就是用鐵杵砸都砸不破。其上完全凍結,厚達數尺,馬拉著爬犁行走在河面上,可謂是暢通無阻。
這爬犁也好弄。隋軍攜帶了大量的大車,拆掉下面的輪子,便是爬犁。而到了用車的時候,裝上輪子,又是一輛大車。
(古代的車輪分為輞、轂、輻,有軸承,可拆卸,只是不是現在的滾珠軸承,而是木軸承、青銅軸承以及鐵軸承或者是木、鐵結合的軸承)
眾人聞之大喜,立刻動手改裝這些大車。
改用爬犁,戰馬、士兵的負重全部減輕,這行進速度大大加快。
獨洛水流經定北城下。三軍將士從此地登上爬犁,一路向西前進。整個隊伍,在冰面上蜿蜒曲折,就像一列疾馳的火車一般,全速前進。
獨洛水從東南折向西北,眾人也跟著曲折前進。
實際上獨洛水是匯入到頞根河的,隋軍沿著河流前進,能夠直接到突厥牙帳的附近。但這樣走太曲折了,前進之路將會多出一倍。於是隋軍沿獨洛水走了一個“之”字形之後,便從獨洛水的支流庫爾河再次折道。
沿庫爾河往西南方向,雖然無法直達突厥牙帳,但最近處離著牙帳已不過數十里。
勝利在望,便是如此。
沒有人會想到隋軍會冒著這麼大的風雪前進,所以整個獨洛水和頞根河之間的地區,也並無突厥人的哨騎、探馬。
實際上這種鬼天氣,所有人都以為今年的戰爭已經結束了。
就連阿史那俟利弗和阿史那咄苾,已經開始了對東突厥控制權的爭奪。大家忙著拉攏同盟,打擊異己,分化對手,消化實力。
就是沒有做好防禦。
而近四萬大軍,一路急行軍至庫爾河西岸,然後將爬犁重新裝成大車,向突厥牙帳發起突襲。
眾人用了一日的強行軍,便到達了頞根河東岸,對面的牙帳,幾乎已經在望。
鄭言慶沒有急於出擊,而是命部下將士修整一日,儲備體力。
大河封凍,突厥牙帳從前的東面屏障頞根河此時相當於不設防。
此戰,鄭言慶將四萬人馬一分為四。韋雲起和孫辭煦各率領漠北的漢軍和鐵勒軍一部,約萬人左右,沿著頞根河北上。韋雲起部為主攻,而孫辭煦部要繞道至突厥牙帳的正北方向,堵截可能出現的援軍或者潰逃的突厥部隊。
而南來的安北軍主力也被鄭言慶一分為二,他和左虎賁郎將斛律達各統帥一部漢軍和胡騎。其中鄭言慶所部位於牙帳正面為主攻,而斛律達則率部繞道牙帳南側,從爐斤山、木燭嶺方向,斜插到于都斤山方向,阻止突厥人西逃。